【综合规划】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日期:2024-09-01      来源: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字号: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于2014年5月,由原行村镇第二小学和第二初级中学合并,并更名为行村镇赵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达到了一万多平方米,小学部现有教师24人,9教学班,在校学生157人。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建有标准的微机室、科学实验室、校园网络中心、图书室、阅览室。2010年,学校新上了班班通设备,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用于课堂教学;学校电教仪器、设备均达到烟台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也连续八年被海阳市教体局考核为乡镇一类学校。

2.办学优势

(1)学校师资力量日渐强大。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9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学校现有海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赵疃小学的教师队伍,正逐渐成长为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敢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硬件建设过硬。在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建成了一座拥有网络机房,录播教室、音美教室、科技探究室等专用教室,学生活动室一应俱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学校办学规范

学校秉承“乐学善思,笃行致远”的办学理念,创办根植于民族,伸展向未来的具有“笃行致远”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让赵疃小学成为师生的成长致远家园。

学校秉持“为学生的人生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于全市前列。

学校把“志、强、严、恩”(志:立大志,明大理,志存高远;强:夯基础,担责任,自强不息;严:求创新,讲高效,严谨治学;恩:亲师长,重友谊,知恩图报)作为学校精神的精髓;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大力推进读书工程,开展“谈天说地”以及“经典诵读”等特色阅读,让读书在这里像呼吸一样自由。

3.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书敬业精神不高。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吃苦、奉献精神不如老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三年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干劲不足;新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和教学不很得法的现象;骨干教师年龄偏高,青年教师亟需引领。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需培养、强化。

(4)学科教研意识浓厚,但缺乏创新精神和潜心教研意识。

(5)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整体构思,制度文化、观念文化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为。

二、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

【办学理念】乐学善思,笃行致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要让我们的孩子锲而不舍,勇往直前,走到比梦想更远的地方。

【发展愿景】让赵疃小学成为师生的“笃行、致远”的家园。

三、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总体目标】

在3到5年内,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现代化品牌学校。将赵疃小学办成教学质量居上,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所县市级名校。

【发展具体目标】

(1)重点建设目标:经过3年的建设,建成高品质的“智慧校园”,在全市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2)特色学科目标:打造在市内知名的特色学科1—2个,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科2—3个。 

(3)教育科研目标:三年内,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2个,教师在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 

(4)教师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和措施,加速“名师”队伍建设,到2025年,培养市级以上名师达5名以上。

【办学宗旨】

夯实基础、培养新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是为了人的一切。我们教育信念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适应社会发展人。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爱心、孝心、善心”。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人。他们必须具有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一流意识、法治意识、整体意识、长远意识等现代意识。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各项基础扎实,达到“身心两健”,“善学习,有创新意识,能创新、会创造”的新人。培养的学生必须是文明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坚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文明性、正确性。

【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其成员全部通过岗位培训或提高培训。要建设一支精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创建名校的基础。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学科带头人,让他们成长,争取多出市级青年优秀教师。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熟练能够承担各级教研课题,要培养出专家型教师,3年左右出一定科研成果。

【办学条件及规模】

一是根据课程实施方案的需要,配齐配足实验设备。二是根据远程教育的需要,配齐、更换相应的计算机,设置远程教育网络教室。三是建立健全音乐室、图书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等。四是配足体育器材。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3年内,努力使赵疃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本市前列水平,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推进方向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知书达理、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3.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创建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实现: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每日一句名言、一句英文”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月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次文艺汇演)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等特定的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4.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⑵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三至五年内,使学校骨干教师达一半以上。⑷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  

6.创建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五、办学策略

我们把办学策略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名师治校、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 、文化强校。 

我们将认真践行这一办学策略,并通过五年的阶段性发展,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第一年:学习与文化年。以创建“智慧校园”为目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读书学习成为校园时尚,学校硬件文化的规模化建设全部完成,各项软件文化建设生机盎然、催人勃发。 

第二年:质量与名师年。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名师建设工程,师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成果显著,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市统一检测中继续位居同类学校前列。 

第三年:特色与品牌年。整理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办学特色,梳理和提炼“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育”经验,丰富“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学校“智慧校园”特色鲜明,真正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品牌学校。 

六、措施保障: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精神。(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形成“知书达理、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读书笔记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⑹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的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县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3—5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2)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4)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年度考评办法、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建立特色,树立品牌。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六)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