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郭城镇第一小学教研工作继续以教育主管部门会议精神为指导,巩固保持现有优势,研究寻求新的目标,强化落实措施计划,坚持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以“核心素养课堂”的深化研究为切入点,加强完善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坚持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扎实搞好课堂研究、校本教研、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抓好学校教学工作的自主创新,推动学校规范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学校过程化管理,积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学期目标:一、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逐步提升学校教研水平;二是抓好学校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为教学创造优质环境;三是扎实搞好“联片教研”工作,学习兄弟学校成功的经验;四是强化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执行力。
计划措施:
1、改变教学常规评估方式,重视教学常规过程化的督查力度。新学年,把评估放在平时的教学常规动态检查上,每次的抽查、全面检查都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重要的不是评估的结果,而是检查后的指导、措施的跟进、改进的效果!重要的是教师对学校制度的理解与领会,是学校教师的自觉执行与自查,是教师的自我评估与改进。
2、继续强化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学环节的教学。我们通过努力,正逐步消除薄弱学科和环节,但上升的空间还很大,薄弱教学环节仍是我们这一学年的改进重点。要继续强化“以赛促练”思路,确实在学生作文、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英语的口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朗读、书写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搞突破、求发展。
本学期开始探索改革作文评价评估方式,重视底稿的修改、重视底稿的教师面批。
实行作为批改三级批改制度:学生自批(用铅笔)、小组互批(用蓝笔)、教师批改(用红笔)。确实让学生在自批、互批的过程中掌握构思、行文、标点、错别字等修改与检查的能力。重视底稿与大作文誊清的规范,抓好教师作文指导课的规范与提高,抓好作文竞赛和期中、期末考试时作文的批改与评价,严格拉开档次,提高师生专注作文教学与练习的积极性。要继续强化学生读写训练,结合“绿色读书工程”,扎实搞好学生的阅读与积累,为提高学生阅读和习作水平奠定基础。
3、继续搞好学生书写,努力提高卷面质量。语文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提高辅导力度。加大对写字教学模式的探讨,严格卷面评价,研究写字教学考核方式,以期提高学生写字水平和卷面质量。
4、加强学生学习品质、习惯的研究与培养。要继续强化良好学风训练,使学生具有严谨扎实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通过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各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优秀经验的推广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品质,促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关注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关注落后班级、学困生的指导,确保素质教育富有成效。
5、抓好联片教研,提高联片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教研室启动片区内、同研究领域内的“教研共同体”活动的相关要求,依据校情创造性地开展片区内、同研究领域内、同类重点工作内的“教研共同体”活动。我们将继续向小纪一小、赵疃学校及市直学校等名校学习,从而进一步促动我校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引进外援、激活内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整体优势的锻造与发展。
6、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的规定和要求,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执行力,加强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等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的贯彻与落实,强化过程管理,展开教学工作“周清月结”活动,加大对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含教学特色工作)、问题性主题教研、学科学段培养目标、学生作业设计与运行、学生学业评价等工作的研究力度。
二、加强教师主题教研活动,全力构建“核心素养”课堂。
本学年始,搞好主题教研“两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一学年一次‘核心素养课堂’开放活动”(“开放日”或“开放周”)要多方面研究,多措施落实,多渠道沟通,力求使该项工作能够在全市有一定的话语权。
(一)学期目标:
聚焦课前的预案设计与课中的活动组织,借助“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基于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课堂研究活动,力求目标精准、重点突出、环节简约、能力优先。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与“关注学生的学”为最终落脚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研究中力求做到:学校有精准的核心素养课堂突破点、学科有具体的突破点暨运行要求、年级教师有更精细的突破点暨突破举措。
继续落实“点面结合”“点上突破”课堂研讨活动,每个学科都推出“身边的榜样”的示范课,让教师学到能够“够得着”的东西,切实让我们的新老教师“学有可能”、“学有榜样”、“学有保障”。
1.从学校优秀教研组长中选拔出可学的“示范课”; 组织并参加全市小学教研组长“核心素养课堂”赛课活动,争取好的成绩。
2.与邻近学校共同推出“片区优质课”,让同学科教师进行学习;
3.对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提倡他们通过网络学习、视频学习、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他们高起点、高标准,快速成长。
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落脚点。在“三位融合”中落实“三有”:学校有精准的“核心素养课堂”突破点,学科或项目团队有具体的突破点及运行要求,教师有精细的突破点及策略。
(二)保障措施:
1.将学过的课,要求教师“深反思、勤模仿、求创新”,在不断写出反思报告、半程学习体会、期末模式授课的过程中,让教师确实学有所得。
2.抓好教师理论的培训。针对部分教师对方案遗忘较重,新转行教师不太清楚的现状,我们将在新学期初通过教研会的形式,让教师明确各种授课模式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努力解决部分老教师头脑中“空对空”的贫乏现状,让教师掌握“两效”课堂的动态,从行动上跟上教研室和教育支部的步伐。
3.抓好教师的第一次备课。借助“九月常规教学活动月”活动,赋予其“两效”课堂、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习作阅读教学的开拓、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新的研讨的内容,扎实开展活动,提高实效。
4.完善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我们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学年集体备课计划,加大对规范、高效的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力度,并通过各学科跨年级教材剖析、单元剖析、课例剖析等多种方式,使教师们明确教材编写体例、立足点,理清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基本的知识点,要研讨适合新教材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解决新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积极将教研室新学期语文的“习作教学”、“拓展阅读教学”与英语的“语言运用”等薄弱教学环节纳入到学校教研的内容中来,以期达到“面上开花,局部成长”的效果,带动语文、英语学科的长足与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作业改革,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效
学期目标:
1、新学年,我们要继续探索“课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而负责任表达、认真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并深化对“积极表达-主动探索”两大学习习惯的重点研究,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双常规月”中打好基础,并持续跟进、指导、评价、调整。
2、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根据全市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语文、英语两学科的阅读教学研究,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语文学科:继续做好“单元拓展整合阅读”的实验研究工作。要明确研究的主题和方向,组织优秀实验教师延循“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基本体系,明晰具体课型的学习目标、规范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开发相配套的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单元主题文本为中心形成辐射式拓展,推进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的实施。我们要按照烟教科院办函【2020】27 号文要求,积极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展示。借助活动契机,学校要从环境营造、精神引领的角度,全力规划书香校园,建设更多的开放读书空间,展开师生阅读、亲子共读等相关的研究活动。
英语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教学资源,依据单元主题,向学生推荐英语绘本故事,或是简单的寓言、诗歌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样的阅读中认知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阅读教学中要继续落实“提速扩容”的教学模式(Speed Expansion),将教材内容与故事教学进行整合,丰富学生的表演、交流、展示等体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计划措施:
1、提高学科领导的管理积极性,让学生作业改革成效纳入到学科领导的综合评价与考核之中。
2、由业务副校长抓学生的常规落实力度,将各种考核结果纳入到班主任、级部主任的量化评估中。
3、在“联片教研”的过程中,由骨干教师学习人家先进的作业改革经验,由分管领导关注人家学校常规管理的独到之处。
四、分层培养学科骨干教师,提高教研组教育质量。
学期目标:
本年度,我们将继续深化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让他们实现“备、讲、说、写、研”的全方位成长。努力提高教研组教研质量,提倡教研“随时、随机、随问题”教研,借助合校的教师集中的优势,让教师在教研组中、在分管领导的协助下,培养教研组的“教研场”,随问题随机教研,提高实效。巩固远程研修成果,落实“四个熟悉”( 熟悉课程理念、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学策略、熟悉学科教材)
计划措施:
完善青年教师团队,创造一切能够让青年教师成长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青年教师多走出去,多参加全市的集体研讨与学习,多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不断提高,并带动教研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