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莱阳市教科研中心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学年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师素质,重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追求,借助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教学常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落实教学常规各项要求;实行教导处、级部、学科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管、督查和指导;实行教研组长分管学科制度,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实行级部主任协调本级部各学科教学过程,把关各学科日常教学质量;实行教科研一体化,以研促教,发挥课题研究对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工作目标:
1.学习教育家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2.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狠抓课堂教学和集体教研,勇于改革,向精细化、常态化管理要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全环境立德树人,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
(一)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抓好中层干部、班主任、青年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1.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选拔品行端、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青年教师加入中层干部队伍,优化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中层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提高中层干部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级部与教研组双轨并行的“双轮”驱动: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双向发力,一切工作向下落实,提升中层领导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育人合力和执行合力。
2.优化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目前,我校年轻教师居多,级部主任、班主任经验不足,与家长沟通难度较大,出现问题较多。本学期着重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均衡分配各级部的优秀班主任,给后进班主任提供学习的榜样;二是以老带新,退下来的优秀的老班主任协助新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三是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现场说教,手把手教会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
3.多渠道帮扶,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以级部、教研组为单位,给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走出去,请进来,开阔眼界,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教研组长牵头,借助集体教研,每周一磨课,一梳理,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分学科备课,以老带新,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着力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现典型,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培养,带领青年教师快速进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力量。
(二)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研组长牵头,严格落实集体备课、教师达标课、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课堂授课效果,实行周总结月检查,优劣帮扶,捆绑评价,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制定教学常规细则,责任到人,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并留下详细记录,为优秀教研组的评选留好证据。
2.科学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保证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各学科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各个环节,磨课、疏通教材、精选作业,尝试创新集体备课新路子;面对青年教师多的现状,各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带领组内教师优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研讨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研讨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绝对禁止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规范听评课学习过程。开展互助式、指导式、视导式、示范式、展示式听评课,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本学科的互助式听评课活动,级部主任监督好本级部新教师的指导式听评课过程,教导处要监督好学校组织的各种立标课、达标课的听评课过程,并将听评课结果计入教师年度考核。
4.课堂教学改革重实效。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各种教学方式与我校的备-讲-评-研一体化教研模式相结合,广泛应用于我们的课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我校数理化学科倡导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少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5.加强中会考研究。研讨中会考科目复习课的实用方法与高效路径,三月底组织中考、会考教师展示各种复习课的授课模式,研讨各学科适合的方法;各级部制定优尖生、边缘生培养策略,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三)全环境立德树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一次体育达标运动会;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培养积极向上、体格强健的学生群体。
2.加强特长生培养。制定音体美各学科特长生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抓好特长生的辅导培养,各队要有活动计划,有辅导教师,力求中考特长生录取数量实现零的突破。
3.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开展“劳动日”“劳动周”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好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入学适应、考试心理等心理专题活动;我们更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开展心理团建活动,依托心理健康咨询室,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师生的受挫能力,培养师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5.优化家校联系途径。优化家校联系渠道,借助家长群发送日总结,周提醒,拉近家校距离;邀请家长进校,交流学生在家在校表现;走进学生家中,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定期召开家长会,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协调偶尔出现的家校矛盾。
五、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查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教学中的各项工作。一是学科教学网格化管理。校级领导分管级部,级部主任统管本级部各个学科的教学,教研组长管理全校本学科的教学;二是教学常规网格化管理。教研组长每周检查督促,教导处不定时抽查;三是教学质量随时跟踪。各教研组借助单元考试、知识竞赛,各级部借助月考,学校借助各种比赛,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平衡,以便教研组长、级部主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