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局和学校工作意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高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岗位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以课堂为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以安全为基石,以教学为核心,以“双减”工作为突破,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以质量为根本,以文化为重点,以特色为亮点,打造品牌学校。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完成本学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托“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两支队伍,大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以德育工作为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做好劳艺体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实施语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强化课程设置建设,力争开全开齐学科,持续开展我校特色劳动实践课程以及中医药、心理等校本课程,重点打造小厨神、小小书法家等特色课程。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创新办学思路,深入挖掘教育教学潜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品格教育、自主管理、学习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力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品质优良、勇于担当、胸怀宽阔、阳光向上的学生,让学生始终胸怀“责立蛇小,任当国家”的理想信念。
三、工作要点
(一)培养优秀队伍,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实施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落实“三个一”,即: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理论专著、上一堂优质汇报课、写一篇教育教学心得。同时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赛课等活动,做好新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推荐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1.学校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方向,以校本培训夯实教师发展基础,以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成为有追求、有品位、有思想的人。
2.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以师徒结对等形式创造青年教师良好的成长条件。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派出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提高教研和教学水平。
3.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境界和教学成绩。
4.坚决抓好教师的纪律和考勤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1.规范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引导各学科融合教学,构建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
2.切实加强课堂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目标。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情和学情调研,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规范作业布置、批阅与讲评,坚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做好讲评记录。
3.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管理建设工作。
4.做好延时服务的相关工作。
(三)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要强化劳动课、体育课和综合实践课设置,合理安排教学模块进度,以岗定人。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课程服务和支撑。
2、积极开展学校工坊社团活动。
每个社团负责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每学期制订活动计划(含学期活动进度表),每次活动应严格按计划精心组织,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照片资料搜集、学生作品展示等相关工作。
学校的工坊活动要做好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点名制,记录每次学生参与情况,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不可随意让学生退出活动小组。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关锁、卫生打扫等工作。
每个工坊安排至少两位老师,既有分工又要合作。从课程周计划、课件准备、备课、授课、学生考核等,以及每次活动时社团的安全、考勤、纪律、卫生、材料准备、作业检查、课程辅导、配合考核等。
每次活动前指导教师一定要备好课,活动课教程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及兴趣。
(四)关注科研,引领质量提升
1.制定校级研究课题,组织构建研究团队
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业务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过程、收集资料等,以“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校级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
2.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进展汇报和交流活动,围绕研究目标和内容,深入探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课题研究按时、高质量完成。对目前已经结题的项目,特别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1.以校本教研为基础,课题研究为抓手,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研究意识。激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校本培训,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在明晰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明确的发展要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和保障全体教师的发展。
3、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以备课组为单位,强化集体备课,留痕规范。务实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各项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记载、有反馈,增强备课组教师的整体作战能力,构建优秀的学科教学教研氛围。
以作业管理为切入点,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指导,本学期,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以训练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培养特长生、关注学差生为主旨,分层设计布置明确作业种类,注重实效。同时作业批改要严格执行作业评估标准,教务处要做好过程性跟踪,做好日常作业讲评记录。教务处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要定期检查,按时抽查,要重点检查各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质量、批改效果和讲评情况等,每次对检查情况做好过程性记录,并进行量化评估,及时总结。
(六)加强学习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素质
一规一矩有章法,一言一行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我校始终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在开展,本学期,通过“读书打卡”、“每日练字”、“每学期一赛”三个方面开展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考核工作。
(七)全员阅读,共建书香校园
管理人员带头读书,教师带领学生读,学生影响家长读,形成学校上下全员阅读,让书香满溢校园。
(八)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合力
“双减”政策落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形成合力。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学期初、学期末召开两次家长会,学期中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从学校管理层到任课教师与家长深入沟通,解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利用家长开放日期间,邀请专家组织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安排表
时间 | 教学工作要点 | |
工作内容 | 负责人员 | |
八月份 | 1.制订并通过学校教学、教研等工作计划,做好教师任课及课表调整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本学期工作,各年级组、各学科教师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3.安排组织开学事宜; 4.完善电子花名册,做好师生、年级班级情况统计。 | |
九月份 | 1.教师分发教学常规材料; 2.新生入学开蒙启智典礼,做好教导处分管工作; 3.习惯培养周活动; 4.单元整体特色作业设计; 5.暑假优秀作业表彰; 6.各教研组组织进行小课题研究探索; 7.优课相关工作 8.丰收节系列活动。 | |
十月份 | 1.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青年教师赛课; 2.基本功大赛; 3.经典诵读大赛; 4.第四届科技节; 5.鸿雁培优工程课堂展示磨课活动一; 6.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查看各年级各科教师教案情况。 | |
十一月 | 1.继续鸿雁培优工程磨课活动二,组织各级骨干教师走进青年教师课堂听、评课,特别保证研修质量; 2.劳动技能大赛 3.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4.基本功大赛 | |
十二月 | 1.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2.组织进行优秀特色作业展示活动。 3.全员阅读读书感悟交流活动; 4.开展语文组学生竞赛活动。 | |
一月 | 1.教师上报各种考核材料; 2.学校组织进行教师考核; 3.做好放暑假有关教育工作; 4..期末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总结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