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教科研中心提出的“优化区域教研品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总要求,全面贯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理念,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程”为主题,用课程化教研的思维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抓实校本教研,提升业务水平。
1.以新教材培训为契机,抓实校本教研。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2.加强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劳动及命题研究。探索劳动教育,开展校级《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探索与研究,继续深入命题研究。
3.打造优师团队。通过骨干引领、结队帮扶等形式,以课例示范、打磨、经验分享活动推进教师队伍不断进步。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 “一师一优课”等各项活动。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赛课、磨课等形式,以点带面,引领老师争创优师。
二、强化过程要求,夯实常规管理。
备课:超周、实用、反思深刻。以新课标下备课为重点,各教研组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研究,紧跟时代步伐,通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课堂反馈再次修改,在反复研磨中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实到位。
上课:活力、高效、重思维含量。新课标注重情景化教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教学将加大阅读力度。扎实开展整本书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根据教研室推荐的“单元拓展阅读书目”,积极开展相关整本书的教学研究和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积极开展“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扎实开展基于“真实问题”“反思改进”的教研,围绕“关于中高年级生字书写规范性的问题”“关于语言运用和作文扣分的问题”开展教研,指导教师有效实施日常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数学教学注重提升课堂思维含量。将真实情景及任务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继续重视口算训练和计算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关注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要努力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数学学习课堂,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英语加强真实情境下任务完成和阅读能力培养,强化学生拼读能力的指导,注重高年级学生写作的能力训练。
作业及监测: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创新作业模式,合理调控作业总量,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规范作业批改与指导,加强作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有效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将一如既往通过加强学科集体教研,跟进指导、监控和评价及开展提质增效研讨活动等,加强评价反馈,确保监测取得满意效果。
三、开展丰富活动,助力素养提升。
1.落实刚性化管理要求,开足开齐开好艺体课程。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课间“体能天天练”,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积极按时做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和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加强国防教育、禁毒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将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知识传递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安全健康负责。
2.深化学校特色,加强书法、劳动教育。
书法教育:学校继续以小书法家协会为载体,举办学生校园书法比赛,评选出小书法家协会会员,鼓励学生规范书写。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举行练字会。有效利用新购买的书法教学设备开展书法教学,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劳动教育:推进劳动课程的实施。围绕我校“楝果果”开展劳动课程,让学生们在劳动课上参与到楝果果的创作中,通过做手工、艺术创作等形式创意物化;推进《劳动银行》的使用,通过每月一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在学会更多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家庭责任感。
课后服务:有条不紊、规范有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结合学实际,在保持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社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