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诚勤爱礼规责”六字校训,学校精心打造了“暖晖童心”德育品牌,并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落实、落细。积极探索并践行“环境浸润、目标引领、课程落实、活动深化、评价保障”的基本路径,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深化及完善益文小学的“枫美德育课程”。围绕以上重点工作,学校制定了2024-2025学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规划。
1.以“五育融合”夯实立德树人根本
(1)推进德育活动序列化,立足一贯,序列成线。落实全员育人、机制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机制。将德育目标和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加强德育常规管理,深化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开展“养成教育规范月”活动,集中强化习惯养成,完善益益文文小当家的“自主管理”体系。
(2)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处要结合开学首月的“养成教育规范月”活动,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抓常规,塑品行,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净化校园、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有序就餐等习惯。
①继续开展“诚勤爱,礼规责”的校训课程,各中队每周要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校训课程,不断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
②“把地扫好”、“把物放好”,各中队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人人会扫地、抹桌、擦窗、拖地,方法得当。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③“把话说好”、“把饭吃好”。各个班级都要教育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教育学生在就餐时不大声喧哗,不浪费粮食。
④课间纪律。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的各项规定,“有礼、守纪、保洁”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和跟踪服务制度,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档案制度,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
(4)以劳动创新为基础,开展校园实践节。利用校园开辟的“小小种植园”,开展“快乐小园丁”、“美食小达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锻炼身体,磨砺意志,尽享劳动成果。
(5)加强国防教育。合理利用公众号、班会、讲座等形式,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防教育日”等时机,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6)新中国及少先队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开展“十个一”清廉文化活动,其中“晒家风,传家训”活动将进一步深化。
2.以“联通协作”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
(1)健全三级家委会职责分工。德育处、办公室主任、班主任要密切联系、广泛听取、合理采纳各级家委会对班级管理、学校建设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班级、级部、校级家委会会议。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组建“家长义工志愿队”,协助对社团、路队等日常管理。开展“课堂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密切家校沟通,更新育人理念,合力助推学生成长。
(3)打造有特色、成系列的家长会课程。根据不同年级规划不同主题的家长课程,保证每学期每年级至少1次;利用家长会、家长网络课堂、家长沙龙等方式,选派优秀教师、校外专家、家长代表以讲知识、谈心得、传经验等形式有针对性的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家校共育主动性及育儿素养,夯实家庭教育根基。
3.完善智慧评价体系,提升教育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扁平化管理,低重心运行”的管理机制,对级部的团队评价分为月度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形式。月度考核主要由学校各处室对级部包括制度执行、学生常规管理、校园安全、节能维修、级部卫生、活动宣传等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级部评价”应用进行考核。期末考核由月度考核、教学质量、家长满意度三部分综合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级部的依据之一。
(1)班级评价
学校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章程,从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爱护公物等方面采用数字化手段对班级量化考核。红领巾监督岗带领组员进行日检查形成数字化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实时推送给班主任。同时,数据将自动汇总,通过班班通、电脑、移动终端等多种设备进行数据展示,让校园日常可视、可感、可知。德育处每月按积分排名,在升旗仪式上通报各班积分及星级评定结果,并授予星级流动红旗。
(2)教师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专业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德能勤绩廉等多个方面的素质。学校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修订考核细则、制定评分标准。每学期的学期末,被考核人写出个人总结,在评议前进行述职交流,通过智慧校园教师评价模块,采用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评议等多种数字化评议方式按照不同权重对教师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
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平台,积极开展“枫叶币”争章活动。“五角枫”是益文小学的校树,学校就将枫叶币作为评价载体,从“美德星、健体星、尚美星、智慧星、乐劳星”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枫叶币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创新评价工具,丰富评价场景,让评价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反哺教育场景。让学生成长数据为成长服务。
4.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围绕学校文化,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言”中有暖,行中有“力”,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宣誓活动。抓实师德考核工作,推进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建设。加大师德失范行为监督查处力度,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办好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2)通过多种渠道调适教师心理压力,做内心幸福的老师。
实施健康工程,提升保障感。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急救培训,动态跟踪教职工健康状况。
实施读书工程,提升价值感。建好阅览室,校园图书角、教师餐吧,提供茶点,书刊等用品,举办“教师读书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实施荣誉工程,提升自豪感。开展教职工“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技能大赛,激发教职工比学赶超工作热情。
实施关怀工程,提升认同感。完善学校领导和教师双向谈心谈话制度,开设“校长邮箱、与校长面对面”等诉求渠道。
实施暖心工程,提升归属感。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及家庭提供必要的应急后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