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以市教体局工作计划和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继续围绕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加强“团队磨课、深度教研”活动,做好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努力实现各项重大考试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抓日常管理,促质量发展。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2.积极落实“双减”总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从备、批、改上下功夫,提高作业层次和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切实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3.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建立合理的教研活动监控评价体系。
4.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拓展学习渠道。注重青年教师的发展,设立“青年先锋岗”,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提高全体教师业务能力。
5.抓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能力。
三、具体实施及监管措施
(一)课堂教学
1.抓好常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成绩的有效提高。
为使我校常规课堂真正做到提质增效,本年度的基本思路是抓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掌握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二是每节教案均是经反复修改的集备导学案;三是常规课堂必须是在教师设计的过程性学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参与面广,效率高;四是学生利用自习的时间练习巩固,教师的检测、批改到位,反馈及时。要求教师每节新授课都要有导学案,通过集备,做到目标明确,教材、学情分析到位,过程设计体现学为主体,学法指导恰当,探究问题设计合理,学生合作、探究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合作学习有深度、有实效,练习、监测反馈及时。同时与教研室积极配合,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我校薄弱学科的问题,要积极与教研员联系、沟通,想办法,找对策,要结合教研及听评课,引领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学科成绩的稳步提升。
2.转变教师观念,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效。
本学期结合“名师名班主任评选”仍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强化与教研员及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点校的联系与沟通,聘请教研员及有代表性的名师到我校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外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先进的学校跟踪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在低年级(主要指六、七年级,八、九年级自愿)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争做到师生全员参与,对考核评比优秀的小组,学校给与一定的奖励。
3.明确责任意识,强化课堂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为强化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效率,本年度要切实做好领导干部的“一抓、一管、一提升”工作。一抓:抓好各分管领导的课堂领导力、教师的课堂执行力,从校长自身做起,深入课堂、班级、学科,降低工作重心到课堂,抓住工作中心到课堂;一管:强化级部管理,采取主要领导分管年级的办法,确保学校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打折扣;一提升:提升业务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做到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参与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包干到学科,在教科研、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包干学科领导要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
(二)教学常规
在开学之初,组织各分管领导及部分教研组长对教学常规的各项制度进行重新审查、修订,对各项奖励性政策及教师绩效考核的相关制度进行重新完善,重点强化对作业的检查与批改,尤其是随堂检测及单元检测的批改与反馈。对作业内容的设置,要求全部统一,同时要严格做好申报审查制度,要精心设置,严格落实“双减”总要求。利用每周教研的时间集中讨论,最后由教研组长审查确定;对作业的批改采取教研组统一检查与教导处随机抽查的办法,对每个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量化考核,学期末汇总,本学期要重点加大对史地生等副科作业批改的检查力度,改变以往副科没有批改的陋习。
(三)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教学常规、质量检测三方面展开,围绕不同方面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汇总。
1.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问卷评价两方面展开,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教师之间的听评课,依据栖霞市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当场打分;学生问卷评价主要是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科任教师的课堂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两方面的汇总成绩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考核依据。
2.教学常规 :依据《苏家店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评价细则》,采用个人自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量化考核,定期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
3.质量检测:本学期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仍然采取“四环节”的模式。教师个人——随堂检测 ;各备课组——单元检测; 各年级——月检测 ;全校——期中与期末检测。
层次分明,阶梯式跨越,采用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汇总,及时掌握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各学科教师的授课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总结经验教训,让各年级、各学科均衡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量化成绩直接计入教师年度考核。同时加大对优生的培养,对班级优生采取帮扶政策,安排学科教师责任到人,要做好相关的帮扶记录,对教师的帮扶成绩要进行量化。
(四)主题活动
1.重点抓好“一个活动,二节课程”:
一个活动:即“515”学习活动
为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加强学生每天的“515”活动,即每天的五个15分钟,一是每天起床后到早自习时15分钟的英语听力及默写时间;二是每天上午上课前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三是中午午睡前15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四是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的数学错题及典型题整理及掌握时间;五是每天晚睡前15分钟的反思时间。
“二节课程”:即一节书法课,一节阅读课。
“一节书法课”:在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聘请景芳昱老师作为我校的书法指导教师,同时不定时开展各种书法比赛,提高广大师生加强书法练习的积极性,提升师生的书写水平。
“一节阅读课”:要求全校各班级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各备课组学期初要依据本学期语文课本中规定的考试书目制定好本学期的阅读计划,上交教导处,同时组织语文教师研讨好阅读备课,然后依据计划安排好相关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围绕学科特点,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3.结合我校实际,力争开展好“多彩活动日”活动。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本学期在选拔好责任教师的同时,尝试开展适合我校实情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五)校本教研
本学期在教研过程中抓住一个基本点:教研的常规管理;站稳一个立足点:课堂教学效益。
1.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加大考核力度,规范教研流程,把关集体备课的质量,做好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方式,调动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工作重点:采用捆绑评价,切实调动积极性,消除相互保守现象,真正发挥集体优势,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教研活动中暴露的主要问题:(1)教研工作任务性、形式化、表面化;(2)教研时间短、内容粗浅、陈旧、无实效。解决问题的措施:(1)强化教研制度的落实,加大巡查、检查力度,改进教研评价方式,引入问责制,对出现问题的教研组,包干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为直接责任人;(2)奖惩措施引领:切实落实组长、组员的奖励措施,在奖励的同时,引入对落后教研组的处罚措施,用机制引领我校的教研工作。
3.教研评价。(1)常规评价:按常规检查的标准进行检查评价;(2)督导评价:教导处不定期抽查;(3)捆绑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强的考核给予加分奖励;(4)教研质量评价:优秀备课组、教研组给予考核加分奖励;(5)教研成果评价:对竞赛、优质课、论文等,得到市级以上奖励,给予相关人员考核加分奖励。
(六)队伍建设
1.扩大交流,搞好“STTS”联盟校的合作。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我校教师专业水平较薄弱的局面,本学期要争取资金,加大与实验点校及周边发达县市的沟通交流,同时计划安排不同层面的人员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要求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安排部分优秀班主任做好典型交流,同时提高班主任待遇,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优先安排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班主任视野。
(七)重点突破
1.抓好优生培养
(1)由年级主任牵头,成立优生辅导小组,负责落实优秀生培养的各项工作。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老师为组员的培优小组,依托各备课组的优势资源,有序、高效的开展工作。
(2)根据本年段的实际,合理安排优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提前学习进度,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各科任教师负责)
(3)开设分层次的辅导方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哪科薄弱就强化哪科。以本班教师为主,集中备课组的力量,制定比教材要求更高的教学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为其考试取得优秀成绩奠定基础。(各科任教师负责)
(4)建立优秀学生管理档案,实行优生作业单独管理,加强对优生的检查工作,经常组织各类型的测验,使这批学生永远感到自己的不足,永远在竞争中前进。(各科任教师负责)
2.抓好九年级的提质增效
(1)把功夫下在课前,扎实做好先学环节。各科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下发先学单,高年级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情况自行设计先学单。先学环节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2)把力量放在课内。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补困加在课后,特别是要做好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很差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3)切实加强学习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内小组长的管理,其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促进后进生、学困生的进步。为了充分促进学习小组建设,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加强团队意识,促进共同进步。
附:工作配档一览表
工作 内容 | 具体任务 | 完成 时间 | 涉及人员或科室 | 责任人 | 监管人 |
制定计划 | 各教研组及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上学期工作总结 | 9月2日 | 全体一线科任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表彰会 | 对升级考试成绩优秀教师、学生进行表彰 | 9月2日 | 教导处 | 杨永杰 | 李政信 |
教研活动 | 部署各学科教研活动的相关工作 | 9月2日 | 各教研组 | 杨永杰 | 李政信 |
教师备 课 | 对教师的备课(主要指导学案)进行统一布置 | 9月9日 | 各教研组 | 杨永杰 | 李政信 |
社团活动 | 部署组织六七年级社团活动 | 9月9日 | 年级主任 | 王辉 | 李政信 |
班教导 会 | 各班级召开班级教导会 | 9月17日 | 各班级科任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信息化培训 | 组织教师信息化培训,微课大赛、课件评选 | 9月17日 | 全体教师 | 钟光 | 杨永杰 |
征文 | 国庆征文比赛 | 9月19日 | 各班主任 | 杨永杰 | 李政信 |
青蓝工程 | “青年教师先锋岗”跟进活动 | 9月19日 | 教导处 | 杨永杰 | 李政信 |
展示课 活 | 信息化教学展示课 | 每周 | 教研组长 | 杨永杰 | 李政信 |
青蓝工程 | 新入职教师“结对帮扶”仪式 | 9月19日 | 相关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质量检 测 | 在全校范围内统一组织单元检测,做好评比与分析 | 9月27日 | 一线教师 | 年 级 主 任 | 杨永杰 |
展示课 活动 | 各教研组进行展示课活动 | 10月13日 | 全体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劳动技能 | 学生家务劳动技能竞赛 | 10月下旬 | 6.7.8年级学生代表 | 王 辉 | 李政信 |
信息ppt制作 | 开展“我的班级”ppt制作比赛 | 10月22日 | 初二 | 钟光 | 杨永杰 |
英语阅读竞赛 |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英语阅读竞赛活动 | 10月22日 | 7、8、9年级 | 杨新梅 | 杨永杰 |
语文阅读比赛 | 开展语文阅读竞赛活动 | 10月29日 | 各年级 | 杨永杰 | 李政信 |
错题集评比 | 组织所有年级开展“数学错题集”评选 | 10月29日 | 各年级 | 苗春达 | 杨永杰 |
作业设置 | 教师优秀作业设计评选 | 11月上旬 | 各年级 | 杨永杰 | 李政信 |
实验技能 | 组织实验教师实验大比武 | 11月上旬 | 理化生教师 | 崔同强 | 杨永强 |
质量检测 | 组织初一至初三的期中质量检测 | 11月下旬 | 初一至初三年级 | 各年级主任 | 杨永杰 |
三会 | 针对期中考试召开学生表彰会、家长会、教师会 | 11月下旬 | 各年级 | 各年级主任 | 杨永杰 |
学科大比武 |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大比武活动 | 11月下旬 | 全体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教学常规 | 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常规检查 | 12月底 | 全体一线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总结 | 对学期的教学与教研情况进行总结 | 12月30日 | 全体教师 | 杨永杰 | 李政信 |
期末考试 | 组织好各年级的寒假考试工作 | 1月初 | 六至九年级学生 | 级部主任 | 李政信 |
寒假培训 | 安排寒假培训的相关工作 | 1月初 | 全校教师 | 级部主任 | 李政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