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我校本学年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1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0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临时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各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每学期均设劳动周。
2.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教育基地:位于校园西侧劳动实践园,园内果树品种众多,树间可耕种林下作物,有水源一处。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
临时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位于学校南200米左右路东,桑葚园,系多年合作的采摘园,为学生提供桑葚采摘的临时教育基地。
3.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新华助学小程序推荐的——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
4.教学任务。
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专研技术的习惯。
5.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普及劳动与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知识水平, 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意识、知识产权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发展到基础。让学生明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的伟大意义,并运用他来理解技术在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中的 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劳动与技术的教育,积极参与劳动,积极参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劳动安全和熟悉劳动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
6.实施途径
(1)本年度我校以劳动和综合实践教材为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2)我校有专门的劳动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各班级均有责任区块,各劳动和综合实践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安排,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劳动教育。
(3)年内,我校继续以家校合作、劳动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为宗旨,开展全员劳动教育。
(4)寒暑假期间,我校严格按照教研室、教体局指导文件向家长推荐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家长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主参与。
7.实施效果
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不足,学生个体能力差异较大,仍需在学校加强指导训练,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