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驱动“新课标”育人方法,深耕“课堂教学”,我校秉承“培育博学仁爱阳光少年,成就智慧美丽快乐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深耕教学,强课提质”为基本目标,立足双新课堂建设、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力培养三大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科学发展、活力发展、内涵发展。
一、关注教师成长,建设“双新”视野下新品质课堂
在新教材、新课标“双新”背景下,为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不新、课堂教学策略不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校坚持质量立教,重点开展双新课堂建设,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教师成长,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夯实理论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理念变,天地变。在学期初我们便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关注新课标的变化、重视案例学习、注重反思总结,采取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即:学校、学科、自主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学校领导参与到教学理论学习中,要求每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四次具有学科特点的理论学习。每位老师每周都会结合新课标及自身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重新审视“双新”下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长的场所,是生生、师生本着共同的价值取向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了课堂的改革构想。
(二)注重教研提质,助力教师成长。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使老师们能更好地掌握“双新”下的教育理念,我们树立“教研训”一体化的意识,科学、规范、高效实施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学科教研,聚焦课堂中的难点。
“一群人,一件事,聚焦一个话题,解决一个问题,一次教研,一次成长。”是我们教研活动的宗旨。我们以教研活动为契机,勤修精研,通过示范引领,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提升,在总结反思中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教师们分享、学习了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学思笃行,赋能课堂教学,让新课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集体备课,促进新课标的落实。
从学习新课标,到解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导向,集体备课,发挥着集体的力量。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深入发掘教材生活中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最后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
3.主题研究,深耕课堂展风采。
为使“新课标”践行到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学校开展以“点亮有效活动,成就生本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组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完之后,各学科组开展主题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晒课、观课、评课等活动。
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与课堂教学潜力,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效提升。
(三)聚焦青蓝工程,师徒携手共成长。
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人的成长需要长者的提携,需要导师的指点,需要朋友的帮助。为了使我校青年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早日成长为合格教师,我校开展“青蓝共成长,薪火续华章”活动。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形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成长”,在教学工作中“共读、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保证教师队伍稳定持续发展。
我们要求师傅每学期至少听十节徒弟的课,并对徒弟上课要提出指导意见;徒弟每周听师傅授课不少于一节,并时常与师傅探究课堂教学问题。
师徒结对活动,它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也不仅仅是一纸协议,它构建的更是一个团队,一种文化,它让我们师徒在携手前行的途中,一起收获成长的喜悦,共同感悟心手相连的快乐。
(四)搭建展示平台,提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
为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大力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达标课堂展示活动,搭建平台,锤炼教师,展示成果,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活动中,讲课教师能以走向深度学习为出发点,让深度学习在课堂真正地发生,双新课堂建设呈现喜人新意。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注重新课标的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与策略体现得比较清晰,老师们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
二、深入作业研究,持续推动学生学习力发展
我校注重作业研究,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学生基本能力的提升,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推进与落实。加强学科作业研讨,通过研讨将作业主体分层,每科区分成三类学生。作业内容按三类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分层设计。课内作业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着重温故知新、典型示例、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为主。课外作业依据课标着重学科整合、综合探究、联系生活和弘扬个性为主。在学科作业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学科作业研讨细化到每个级部,开展常态化的作业研讨,做到因级而异,因科而异,因人而异,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书写,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写好汉字,是每一位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规范汉字书写,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达到写字育人的教育目的,我校长期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活动。以书法课为书写主阵地,将良好的书写习惯融入每一堂课中。坚持每天早自习20分的练字时间,开展全校书写比赛活动,在比赛中促进学生规范书写。
为了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天练习一张书法,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好字须从磨砺出,一瞥一捺写人生。规范汉字书写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极大调动学生们书写的热情。
四、强化常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根据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需要,将教师备课、学科教研、听评课、作业批改作为检查重点,对学校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评价。检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入手:在数量上,主要查备课节数、活动记录次数、作业次数等;在质量上,规范备课的基本要求。作业批改的基本要求:重点看作业布置形式是否灵活多样;作业设计是否学科组统一;作业量的协调与管理是否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检查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集中检查评价:学校每月定期进行常规检查。二是采取抽查评价:随机抽查检查的项目和年级,促进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我校全力推进基于双新的课堂建设、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上下一盘棋,全体一条心。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变,课堂在变,学生在变!当然,回顾反思,我校教师精准化专业素养仍需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不一等问题仍然存在。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面对问题,继续立足课堂、立足师生发展,持续推动金城小学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