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的教研工作严格贯彻《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遵照招远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科研中心的相关工作要求。以实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校本教研为主线,深入开展听评议课、课题研究等活动,规范办学行为、建设高效课堂、落实“双减”任务。
一、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以及教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研来支撑。
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
二、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一)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
(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校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三)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研
充分利用网络等扩大教研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三、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我们坚持以课堂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科专业素养。我校一直着力于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地,学校多次组织青年教师追随崔成林教授团队,参加“新课标下的大单元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操研修班”培训活动并举办了四次十六中教育集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校本培训活动,全校73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每一位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紧扣新课标要求,精心地撰写教学设计。搭建新课堂样态,以素养立意、深度学习为导向,聚焦进阶式目标的实现、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教学、评价要始终保持一致性,将“死教材”转化为“活课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大单元教学,通过情境与信息、任务与活动、展示交流与评价等形式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大单元、大单元情境下的“教学评一体化”。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在真实情境的营造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下,在嵌入评价的跟进下,真正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学习、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四、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一)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研奖励制度,每学期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二)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研工作稳步前进。
招远市第十六中学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