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常规管理,引领规范教学
(一)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开学初,教务处对教案、集备等常规的格式进行了规范,并在学期初、期中考试后分别组织了常规检查,纳入教师考核。
(二)为规范学生的常规管理,教务处每天对各班级课堂规范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
二、深入教学研究,构建深度对话课堂
(一)聚焦教师成长,关注青年教师培养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我校间周周三晚进行全体青年教师例会,并根据教师成长速度科学划分基础班和提升班,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基于我校青年教师占比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校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晒课活动。经过自身备课、组内打磨、公开展示、评价修正等环节,青年教师深刻审视自身优缺点,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聚焦思维对话,教研组深化主题研讨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校充分调动校委会、教学委员会、级部参与巡课-跟课-诊课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以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关注青蓝结对活动实效的落实,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课堂教研活动。
三、落实“双减”工作,规范五项管理
我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做到“减量提质”,结合“五项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做好作业公示与审批、作业量调查、睡眠和读物管理等工作。教务处先后下发了《“双减”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实“五项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教师签订《“双减”责任状》,明确“双减”具体工作要求。
四、抓好学困生管理,建立工作档案
为了更好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务处制订《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管理制度》,与教师签订《学困生帮扶责任状》,建立学困生管理档案,并定期进行学困生转化情况的反馈。
五、工作中的问题与反思
1.常规教学工作要加大检查频次和反馈矫正的力度。
2.各项教学工作应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围绕学科特点,开展好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