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会选红花作为茶饮来养生保健。而一提红花大家心里想到的往往是的藏红花。事实上我们中医方剂中常用的红花和藏红花虽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在我国从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式以药材学名收载以后才得以厘清。藏红花作为香料、染料和药材被中西方广为应用,但由于其仅柱头入药,加之产量极低,致使价格昂贵,素有“植物黄金”之称。而红花则相对便宜。
红花入药历史非常久远,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妇人杂病篇”,用红蓝花酒方治疗妇科疾病。唐代以后,始称为红花,载于《开宝本草》:“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宋朝苏颂《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月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猬多刺,花出梂上。圃人乘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李时珍又记载了“番红花,即洎夫蓝、撒法郎。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花,辛,温,无毒。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明代贾所学《药品化义》载:“红花,属阳,体轻,色红,气膻,味辛微苦,性温。红花色红类血,味辛性温,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红花的故事。宋朝的《养疴漫笔》记载:“新昌徐氏妇病产。有名医陆某在二百里外,舆致之,及门,妇已死,但胸隔间犹微热。陆入诊之良久,曰:此血闷也。得红花数十斤,则可活。主人亟购如数。陆乃为大锅煮之,候汤沸,遂以三木桶盛汤于于中,取窗格藉妇人寝其上,汤气微,复进之。有顷,妇人指动,半日遂苏。”此药为何如此神效,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
由上述故事可知,红花活血效果极佳,是治疗妇产科淤病症的要药。临床上常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含有红花的著名方药有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等。在蒙医中,红花被称作“古日古木”,是传统蒙药复方中除诃子外使用最频繁的药材,有清肝热、调经、活血、止血、止痛、消肿、滋养正精之功效,常见的复方有德都七味红花丸、十三味红花密( 秘) 诀丸等。而在藏医中,红花被称作“扎鸽尔贡”,具清肝热、止血、滋补功效,在藏医《四部医典》中载有“七味红花殊胜丸”, 具有清热消炎、保肝退黄的功效。红花入药,内服入煎剂,外用可做成红花油、红花酊涂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