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实验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人。
一、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
二、基地建立情况
由于场地限制等条件,无专门建设场地,利用校内花坛、各班卫生区等地适时开展劳动教育。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1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工具、材料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五、学校实施方案
莱阳市实验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成长教育”为理念,将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
二、建立劳动教育机制
(一) 学校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各班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劳动方案
(二)注重学科渗透,科任教师根据语文、数学、道法、美术等学科的特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传递正确劳动教育观念。
三、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一)自我服务。结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精细化管理,从班级实际物品分工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如: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设备;普及环境美化知识,绿化带剪枝、维护清理,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快乐成长。
(二)班级劳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成立劳动小组,做好每天两次打扫环境区和教室卫生工作,班主任或者家长亲自到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学生将平日学会的劳动技能运用到班级值日中,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三)设立“劳动周”。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学校将五一劳动节的所在周设立为“劳动周”。在劳动周,学校会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通过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手工劳技等活动,从课程入手,让劳动成为生活,使同学们在劳动中掌握技术。在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感情。
(四)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 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确定每个月新学的-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如在低段独立完成买菜任务、学会正确扫地、叠被子等,高段完成做一顿饭的任务、洗碗、洗衣服等,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五)公益劳动。学校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绿化美化公益劳动。
四、宣传评价
学期末,各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校在公众号进行展示宣传。各班评选出“劳动之星”报学校集体表彰。
六、劳动周方案
莱阳市实验中学“劳动实践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活动时间:4.25-4.30
四、参与人员: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校园清洁行动
1.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包括教学楼、操场、花园等。
2.对教室进行彻底清洁,包括擦桌椅、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清理校园内的卫生死角,如垃圾桶周围、花坛角落等。
(二)图书整理活动
1.组织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书籍摆放整齐有序。
2.对破损的书籍进行修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3.协助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图书借阅和归还的登记工作。
(三)校园绿化行动
1.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2.开展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新绿。
3.制作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标语,提醒师生共同爱护校园环境。
(四)家务劳动实践
1.要求学生在家庭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房间等。
2.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家务劳动过程和感受,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五)劳动技能比赛
1.举办劳动技能比赛,如叠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包书皮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对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活动安排
(一)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前一周)
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和要求。
2.召开动员大会,向全体学生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准备劳动工具和材料,如扫帚、拖把、抹布、水桶、铲子、树苗、肥料等。
(二)活动实施阶段(活动周)
1.按照活动内容的安排,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各项劳动实践活动。
2.安排教师和学生干部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的安全和质量。
3.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三)活动总结阶段(活动后一周)
1.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3.整理活动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七、活动要求
1.全体学生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2.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爱护劳动工具和材料,节约资源,不浪费。
4.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八、活动评估
1.设立评估指标,如参与度、完成质量、团队合作等。
2.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今后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经验。
通过本次劳动实践周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在实践中成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