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西牟小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7-15     

字号:

      基本情况:烟台市芝罘区西牟小学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进行农业种植活动。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1-5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劳动课教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进行教学活动。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劳动基地建立情况

结合实际,学校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了整体规划,学校侧面专门开辟了一块“绿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园。学校分配后,由全校24个班级分阶段管理“责任田”,种植蔬菜或农作物。责任落实到班主任,班主任规划每学期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和时间。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2万元,用于劳动实践园平整土地、施肥、购买劳动工具以及蔬菜种子和农作物小苗、奖励劳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等,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

四、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1-5年级选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为教材进行教学。

五、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意见》、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领悟劳动的价值,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2.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实施

坚持学校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

1.落实劳动课程设置

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实行1+X课时制度,每周1课时,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学校加强日常督导,确保落实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开设一次劳动周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2.确定教育内容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生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健康行为习惯,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培养家务和校园劳动习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劳动,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相关内容和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3.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开展劳动主题教育,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2024年5月,我校开展了“以劳树德,向美而行”劳动技能大赛。此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们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领悟到劳动的价值,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种子。

(2)鼓励日常家庭服务劳动。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密切家校合作,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要求孩子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学会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6月,在全校开展“浓浓消暑汤,夏日送清凉”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亲手制作一份消暑汤,送给辛苦劳作一天的父母,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家人,享受劳动的快乐。

(3)丰富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以“研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利用相关的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家长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新农村,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

(四)督导评价

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自我评价,辅以教师、同伴、家长等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定期开展劳动素养监测。

在活动过程中举办劳动成果和作品展示,可以通过文章、照片、艺术作品、视频、表演等形式分享活动经验。针对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各班级可以充分利用公众号进行分享与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领导和各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2.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配备1名专任教师,聘请一些校内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兼职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教研活动,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每学期安排中高年级学生利用研学活动到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4.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地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

六、学校劳动实践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4.5.1—5.11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安排:  

1.班级初赛

(1)项目设置:

一年级叠校服:练习将校服外套和裤子整齐叠起来。

二年级系鞋带:设计单只鞋子在20cm*10cm以内的手绘鞋样,双排共8孔,整齐穿孔,打结美观结实。

三年级钉纽扣:扣子统一为四孔,用双股线,每个扣眼穿两针。

四年级水果拼盘:设计有创意的拼盘造型,练习摆盘。要求四种以上水果,造型美观有创意,搭配合理。

五年级包饺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要求形状饱满、封口牢固。

(2)活动形式:

五一假期,各班级学生按照以上项目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假期结束后,班级内进行初赛。

2.学校决赛

比赛时间:5月11日下午第一节

比赛地点:中操场

比赛人员:一二年级每班选出5人,三年级每班男女生各5人,四五年级每班4人。

项目规则及要求:

一年级比赛项目:叠校服(负责人:孙玮玮)

规则:学生准备成套校服。每班5人依次叠衣服,先拉好衣服拉链,再叠整齐。第1名参赛选手叠好衣服后,第2名参赛选手再开始,叠好的衣服依次摞放,第5名选手叠放完成后,举手示意。

评委按照完成时长和叠放情况进行评分。(时长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次递减;效果得分:整齐美观最高10分,最低5分,最多允许两个重复分数)

二年级比赛项目:系鞋带(负责人:王颜)

规则:学生准备单只20cm*10cm以内的手绘鞋样,双排共8孔。每班5人依次穿系鞋带,鞋带打成蝴蝶结,美观结实。第1名参赛选手完成后,第2名参赛选手再开始,第5名选手穿系完成后,举手示意。

评委按照完成时长和穿系情况进行评分。(时长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次递减;效果得分:美观结实最高10分,最低5分,最多允许两个重复分数)

三年级比赛项目:钉纽扣(负责人:刘少栋)

规则:学校统一提供纽扣和布料(每班2块),学生自备针、白线和安全剪刀。每班10名学生,按男女分2组同时进行,每组用双股线在指定位置钉10颗纽扣,每个扣眼至少穿两针,纽扣不能松动。完成后,学生举手示意。

评委根据两组学生完成的总时长记录班级成绩。

注意:班主任做好学生用针的安全教育。

四年级比赛项目:水果拼盘(负责人:王永涛)

规则:学校统一提供摆盘,学生自备4种以上切好的水果和作品名称标签。每班4名学生分两组进行现场制作(摆放在2个盘子里),制作时间为20分钟。(视现场情况调整)

评委根据创意、造型、色彩对每件作品进行评分,两件作品的总分为班级成绩。

五年级比赛项目: 包水饺(负责人:朱江通)

规则:学校统一提供盘子,学生自备面团、塑料切刀、干面粉、调好的馅料、擀面杖、面板等工具,面团不限颜色。每班4名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分工合作,现场切剂子、擀皮、包馅。比赛时间30分钟(视现场情况决定)。

评委根据包好饺子的数量及形态(大小均匀、褶皱美观、馅量适当、不漏不破)进行综合打分。

七、学生劳动清单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一)家庭劳动

1.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2.每天自己洗脸、刷牙

3.自己洗脚

4.自己系鞋带、系红领巾

5.自己收纳文具、整理书包

6.用餐时帮家人拿取、摆放碗筷

7.每周洗一次袜子、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8.每月为家人做一次果蔬拼盘或水果沙拉

(二)学校劳动

9.每天整理课桌和学习用品

10.每周一次使用简单工具参与班级卫生扫除

11.每周一次合作摆齐班级桌椅

12.每月整理一次班级图书角

小学中高年级(3-5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一)家庭劳动

1.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

2.自己剪指甲

3.周末饭前饭后餐桌整理

4.每周为自己和家人手洗小件衣物1-2次

5.分类收纳自己的衣物

6.每周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7.每周至少一次扫地、拖地

8.每月为家人做1—2次营养早餐

9.养一种植物,并记录养护过程及心得

10.每周清扫一次班级卫生

(二)学校劳动

11.每学期合作完成至少一次板报更新

12.每月参加一次校园志愿活动

13.管理班级绿植,美化班级环境

(三)社会劳动

14.为周边场馆进行一次解说服务

15.参加社区环保、卫生清扫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16.参加一次职业体验或农忙劳作

八、教学设计

整理房间——叠被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叠被子的基本方法。

3、能掌握整理床铺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掌握整理床铺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每天起床后,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哪些是你自己做的呢?你们会叠被子吗?有谁知道正确叠被子的方法吗?

(二)学习叠被子、整理床铺

1.教师示范,请观察。

⑴在床上,先把被子展开铺平。

⑵将被子的两条长边向中心对折叠成三道,叠成一个长条。

⑶将长条两边往中心线对折。

⑷再次对折,将被子整理成小方块(像豆腐一样)。

⑸被子叠好后放到床尾。

⑹把枕头放平整,将床铺铺平整。

2.与学生共同回忆讨论如何叠被子、整理床铺。

3.请同学上前叠一叠被子。

4.开展叠被子比赛,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自主劳动的乐趣。

(三)课堂小结

师:大家学会了整理床铺的方法,以后,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从今天起,看看谁是最棒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叠被子热情极高,大部分孩子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叠的被子不够美观。可以增加欣赏评比环节,并多多练习,提高水平。

九、成长档案

(1)校内劳动实践

(2)家庭劳动实践

制作“消暑汤”

(3)微信公众号记录劳动历程

(4)社区志愿服务

垃圾分类宣传推广

十、学校成果展

乐劳好少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