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4-07-15     

字号: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新课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新学期各项教学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9月5日下午,烟台十四中初中部召开了新学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会议。分管副校长吕海滨、教务主任冷志延、辛绍梅以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冷主任对新学期教学教研相关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对新学期教学计划从规范办学、教学改革,大单元备课、“双减”精神的落实、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解读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把常规工作做细做实,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各备课组要强化团队合作,加强集体备课,提升备课实效,注重反思,以研促教;深入学习新课标,要基于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扎实开展示范展示课的互听互评活动;要严格作业管理,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减量提质,切实做好“双减”工作。




吕校长对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肯定并鼓励了各位组长的教研工作成果和付出的努力,同时他要求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定要做好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教学质量的把关者,不断拓宽教研思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提供着力点和落脚点。吕校长强调,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能从教研中有所收获,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教学离不开教研,教研离不开教师,开展有效教研,才能促进有效教学,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次会议为新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与努力方向,相信全体教师在新要求和目标的引领下,将凝心聚力、携手共进,笃行不怠,共同开创十四中教育教学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初中部2022-2023学年教学科研活动及成果


1.细化常规管理

继续坚持“日查、周清、月总结”制度,对卫生、纪律、午休、路队、唱歌、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等各项常规采取“每周一总结(下发德育简报)、每月一评比(召开德育校会,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一评选(评选校级优秀班集体)”,以精细的量化管理提升班级管理品质,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校风持续优化。

校级优秀班集体

初一级部6.4   6.1   6.2,班主任是刘秀梅、石志妍、刘芳

初二级部7.4   7.1,班主任是姜磊、王璇

初三级部8.1   8.6,班主任是郑春莲、徐晶晶

初四级部9.5   9.6,班主任是胡静、修向丽

2.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设立主题教育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挖掘德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外墙板报、班级文化、学科渗透等不同方式,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全方位、序列化对学生实施德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2月份,举办开学典礼,鼓劲扬帆,筑梦前行;3月份,文明规范养成月,多次组织了“发型服饰、仪容仪表、文明礼仪”等常规检查,3月27日组织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活动,狠抓养成教育;4月份,体验德育活动月,组织了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5月份,感恩教育月,组织了“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了感恩教育征文、手抄报比赛活动等;6月份举办毕业典礼,激扬青春,感恩母校。

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基本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组织了体能韵律操、八段锦比赛,组织了拔河比赛、手工作品展;邀请了法制副校长进校园,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邀请文艺家进校园,开展了楹联和书法讲座等。楹联社多次开展“探联寻芳”研学实践活动。在市区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均获得一等奖;刘于琦主任带队参加的烟台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获高中男子组第六名;语文报杯作文大赛高三学生有17人获奖,其中:金牌作品2人、银牌作品2人、铜牌作品6人、优秀作品17人。

3.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周我当家”实践活动、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如打扫卫生、帮同学分饭等,鼓励同学们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有针对性地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先后组织了“行知园”劳动教育基地开耕仪式、端午节包粽子比赛、走进酿酒厂 “探秘酒文化”等项目式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4.拓宽家校共育渠道

搞好家校合作,对促进我校的各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学期,组织了各式家长会(如期中期末家长会、家委会座谈会、学业水平考试动员会、信息技术线上肯谈会)。解决了一些急、难、困问题,家校携手群策群力提升学校办学声誉。通过重点学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学习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


做一名幸福的科研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2023年9月13日,烟台十四中高中教研室在三楼会议室进行了如何进行教科研的校本培训,参加人员为青年教师。

高中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化学教研组的徐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当选为上一年度的校科研明星,她结合学习和工作经历从四个方面交流了科研的心得。

第一,“同侪压力”给了徐琳老师研究的动力。赵燕校长在教科研方面走在前列,还有高湛、朱龙高等老师也成果迭出,激励着她投身教研教改。

第二,重视思想进阶,让已有成果发挥余热。徐琳老师在研究生期间依托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完成了毕业论文,在参加工作后选择了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申请了烟台市的“十四五”专项课题。

第三,按照既定目标,有序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结题需要丰富的佐证材料,为了充实研究成果,保证课题能够顺利结题,她给自己制定了四个目标:争取在结题前发至少两篇国家级期刊的论文;讲出一到两节符合课题要求的示范课;争取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第四个,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大数据研究。

第四,要快乐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一名幸福的科研型教师。徐琳老师之所以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因为她对研究内容的热爱,带着乐趣去做科研,不会厌烦,乐在其中。她的研究内容是跨学科融合,把化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研发了红楼梦中的《美丽化学》特色校本课程,以《红楼梦》里能与高中化学知识相连接的内容作为背景,结合历史文献典籍,从化学史的角度探究化学知识的原理,从而与化学课本上的结论相对应,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化学知识,渗透了重视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跨学科教学、立德树人育人等教育理念。

第五,坚持对专业前沿理论的研读。她在微信里订阅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公众号如《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还有微言教育、募格学术、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上海STEM云中心、匠心客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探索中心等理论研究号,将有前瞻性的重要文章及时收藏并阅读,从中汲取研究灵感,为申请新的课题或撰写论文进行理论储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徐琳老师注重日常积累,孜孜不辍,在今年发表论文两篇,研发并开设一门校本课程,参选跨学科典型案例,一项市级课题进入结题阶段,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教育界新星,未来可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