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1.规范办学
(1)规范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
学校严格按烟台市五四分段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开足开齐课程。同时,严把课程关、课时关,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规范上墙,向社会、家长公布,接受各级部门监督,广泛听取意见。
(2)规范刚性化课程,严格按课程表上课。
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音体美、道德法治、劳动、安全课刚性化管理。全体教师都能从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确保刚性化课程不调课。
(3)规范读物管理,严控教辅征订。
学校严格按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征订教材、教辅,学校和教师没有向学生推荐或统一购买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所用的教科书、教辅均为上级部门规定并配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属正规渠道。
(4)规范睡眠管理,保证睡眠时间。
按照招远市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学校各班级都在教室宣传栏醒目位置张贴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学生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5)规范手机管理,肃清校风校纪。
学校规定教师一律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实有需要和家长联系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会为学生开辟电话热线,主动为学生提供电话服务。对确实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学生,政教处为学生设立了统一保管的信箱,由专人负责,为学生提供便利。
(6)规范体质管理,确保锻炼时间。
我校严格执行招远市教育和体育局的《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安排》,合理规范学生的在校时间,保障学生体育锻炼。在不同的月份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并盖章张贴。并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课+活动课的模式,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7)规范课后服务,形成常规。
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课后服务机制,也通过政策宣传、征求家长意见等,努力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加快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快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教学常规。
2.科学计划
(1)学校各类计划
我校始终把教学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高度重视教学常规的各项管理。每学年、每学期都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计划,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各项工作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分工,由年级组统一布置、执行,各项工作分配到人,保证各项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教师教学计划
在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指引下,每学期初,全体教师结合任教年级的具体学情,对所教学科深入钻研,结合新课程标准认真制订了学期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教学计划。从教材、学情、方法和措施等各方面关注教学,全面具体,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3.备课、上课
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备课管理制度以及《罗峰学校小学部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教师的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改课、教学反思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教师的上课要求包括提前候课、规范上课、组织课堂、管理学生等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本学年,教导处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我校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都符合教学常规要求,全体教师均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上课,课程执行情况良好。
4.作业管理
(1)作业设计。各科教师均能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作业质量。作业内容级部统一。
(2)作业布置。校内作业级部统一布置,家庭作业: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40分钟,语文周一周三布置作业,数学周二周四布置作业。家庭作业当天由教导处审查,合格后方可布置。
(3)作业批改。各科教师均能对所有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填写批改记录,并给予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评语,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反馈、复批。
(4)作业管理。学校成立了课后作业管理督查小组,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专项监督管理:分管领导严格执行作业审批环节,检查仔细,及时审批,符合要求后方可布置。同时,督察小组对三四五年级家庭作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调研作业布置情况,切实把作业量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抓实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1.扎实集体备课。
一是教研组学期备课。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动细致梳理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科培养总目标。然后,由级部骨干教师分别阐述、全体教师总体把握不同学段间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级部统一进行学期备课。
二是教研组单元备课。语数英三个教研组每周固定一次集体备课,由各年级分别进行单元备课,同学科教师统一制定每周教学的内容、进度、重点、难点,并交流上一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将集体备课和交流研讨有机融合,事半功倍。
三是教研组复习备课。学期末,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期末复习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按年级分类梳理复习重点,并根据各年级组的具体学情,作出详细的复习日程安排。明确了复习重点,提高了复习效率,为期末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实教研活动。
(1)搞好多元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分新教师展示课、一年级常规课、教研活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五大类,在分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了新教师展示课和一年级常规课,教研活动走向了多元化。各类教研活动从不同角度,激励各类教师在扎实教学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我。全体教师都在充分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大胆创新,重视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努力推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2)落实好听评课制度。学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巡课。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听课有记录,有评课内容,每次听课笔记教师都要标明课型和教研主题,便于听课教师更好把握听课重点。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每次听评课活动,实施教研活动点名制度,作好记录。
(3)教研形式灵活多样。学科教研实行“展示+比赛”,“组内+校内”,“线上+线下”三组合全覆盖立体化教研。
首先,校级教研活动采用展示课加比赛课的方式,展示课每人每学期一次,比赛课每人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如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课件比赛等,带动全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学校采用年级教研组加学校教研组的分层教研方式,日常教研活动放在年级教研组内进行,校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安排,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第三,因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校还积极推广线上加线下的教研方式,老师们通过QQ群、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网络形式进行观课、评课、议课,机动灵活,帮助老师们实现了教研自由。
3.做实教师培养。
(1)学期初教师培训。每学期初,罗峰学校小学部面向全体教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让老师们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等关键问题。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同时“引进来”,将优质课程资源和先进经验带回来,资源共享。
(3)加强校本培训,教导处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如优课观摩、个人讲座、集中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日常培训,注重培训与研讨相结合,用于解决一线课堂教学现场当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实施青蓝工程,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磨课”活动,由教研组牵头,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对青年教师的校内展示课进行备课——改课——上课——二次改课——再次上课——三次改课的“磨课”活动,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优质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
三、落实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工作。
1.尝试课堂改革
本学年,在教研组的共同研讨下,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大胆尝试10分钟教师新授、10分钟时间自主探究、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作业巩固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觉学起来,当堂任务当堂掌握,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在旁引领、协助、纠正,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
2.重视学习检测
第一,阶段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学业检测。主要分课堂检测和阶段检测两部分。课堂检测是“堂堂清”,由任课教师每节课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讲评、改正,确保学生当堂任务当堂掌握;阶段检测由级部统一组织,同学科统一内容、统一时间进行学业检测,并进行质量分析,取长补短,寻找差距。确保同一学科能做到互通有无、齐头并进,任何一个班级不掉队。
第二,专题比赛活动。各学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会穿插丰富多彩的各类专题比赛,给学生颁发奖状、奖品,予以鼓励。如“作文大赛”、“计算小达人”、“口语大王”等活动,用变换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期末考试。每学期期末,学校统一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学校、教研组、教师分别进行三级教学质量分析,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业务学习,推陈出新。
本学年,我校的业务学习摒弃了以往摘抄式的学习方式,采用了批注式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老师们的业务学习量,扩大了老师们的理论学习范围,又减轻了老师们的学习负担,大大提高了业务学习的效率。
招远市罗峰学校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