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情况】招远市罗峰学校初中部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日期:2024-07-12      来源: 招远市罗峰学校

字号:

2023-2024年,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牢固树立教学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围绕教学质量提高,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一、提高教学常规内涵,夯实教学质量提升基础。

面对全环境育人、以素养立意命题方向转变的大背景,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学生素养发展”为追求目标,以深度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1.深度备课,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我们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挖掘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学科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精心梳理教学内容间的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研究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确定每单元和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预见教学内容的难点和疑点;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引用问题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深度学习的问题链;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以学生学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内化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用所学知识迁移解决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反馈环节和检测题目,为课堂中的掌握学情、有效评价打好基础;推敲课堂语言,努力做到教学语言接地气、有启发性、精练、条理、深刻。作业备课,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作业题目和作业形式,让学生做最有价值的作业。有深度、精细化的备课,使课堂教学更有底气。

2、深度参与、深度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把课堂作为发展学生学科学习素养、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坚决摒弃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错误思想。深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深度参与。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提出不能只找客观理由,更要在改善教学策略上找答案的教学思路。把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真正树立起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主阵地,把学生被动学转变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我们倡导:课堂上要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起点,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进行思考关联,通过动脑动手、假设、推理、验证,体验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老师适时恰当的点拨引导,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用接地气的课堂语言帮助学生捅破窗户纸、打通思障碍、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方法、提炼思想、发现规律、发展思维、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有灵性的知识;运用差异教学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学困生,课堂中更要关注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学有所得,一点点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部分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获得感中收获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维通达了,体验愉悦了,学生的思维正在慢慢地动起来,回归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3.落实“达标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听课,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随意、重点不突出、课堂零碎,讲得多、练得少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要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每节课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引入教学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思考题和教学方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启发、点拨梳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到课课有收获。

4.加强复习课、讲评课教学。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复习课、讲评课中没有章法,缺乏有效性。针对实际,我们提出了复习课要重视知识系统构建,加强知识节点的纵横联系,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统领,引导学生用学科的思维分析问题情境与知识结构的关联,通过学生的做去体会感悟,通过老师的导去提升。把讲评作为教学反思的过程,根据学情,从学科知识本质上、一题多解等方式,去查漏补缺、校正、发展思维,打通知识、思维的障碍;重视读题审题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复习课、讲评课起到对所学知识系统加工、反思、内化、提升的重要过程。

5.作业改革,使教学工作减负增效。

为了落实双减,我们严格落实级部统筹,定时间、定学科、定作业量、差异化、可选择的作业布置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的学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内容要与上节课或近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相统一,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巩固、内化、拓展;为提高正规作业的有效性,我们继续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正规作业改革,鼓励部分学科实行正规作业与课堂检测相统一的方式。正规作业时间原则上安排在课堂的新授环节之前或之后,使作业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加强作业的批改,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讲评,通过作业批改掌握学情,把学生错题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好讲评过程对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反思作用,促进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发挥好家校共育机制,对好的作业典型通过家校群反馈给家长集体表扬,对不好的作业可单独反馈家长,激励家长经常性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二.重视教学研究,赋能深度教学开展

1.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学研究。面对学科素养发展和深度教学的新课题,作为一线教师和业务领导,必须用新的理念去审视、反思以往的教学,找准以往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科素养发展和深度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因素,在教学中更新、改良。考虑到情境在深度教学及新考试命题中的依托和载体作用,我们在听课中发现,老们们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教学情境、对教学情境与所学内容的关联挖掘不深入,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与情境的转换能力欠缺等现实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我们以“情境在深度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开展了校级教研活动。通过这一主题的研究,老师基于情境、探究学习、提升素养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情境的引用呈现,情境与问题、知识的转换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发挥集体备课平台优势。根据教科研中心的统一要求,本学期,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发挥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借鉴大单元备课的理念,重点在单元教学内容的确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已有认知结构的完善,蕴含的学科思维、方法提炼,重难点的突破措施,与问题情境的关联转换,情境、习题等教学资源的选用方面下功夫,使集体备课的内容更有深度。集体备课成为教学智慧共享、教学素养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

3.领导带头,执讲示范课。为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校教学领导在教研组内带头执讲公开课,以生动的课堂展示,引领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研组老师参与体验课堂,理解教学理念、体会教学方法、开阔教学思路。

4.以师带徒,培养青年教师。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机制,挖掘校内的优秀教师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水平。

三。加强学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学风

没有好的学风,就难有好的成绩。培养良好的学风,是我校教学质量提高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紧迫任务。

1.以德启智、以德润心。我们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对学生进行接地气的德育。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十二个问题,通过班主任集体备课的方式,研究教育方式,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点滴入手,进行接地气的德育,发挥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形成德育的合力,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日常评价、期中表彰等形式,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激励学生、唤醒学生。期中考试总结大会,我们运用德融数理的理念,用四个百分之九十,从听课、理解掌握、课后复习回顾、考试读题审题规范答题四个方面,用数字的魅力为学生分析了取得好成绩的努力方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提高成绩有了更理性的思考,深入地触动了学生的思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刚性约束,严格管理。针对部分学生规则意识、纪律观念、法治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的现实,我们对学生建立了刚性的约束机制。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了罗峰学校学生违纪惩戒条例,以此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感化、有力度的严格管理,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行举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有了不少的转变。

四、强化教学管理,精准把握、引领教学

1.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常规质量。规范教学常规要求,统筹处理好非教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提高各项教学常规的内涵,使教学常规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的负担。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实行教学常规不定期抽查,期中期末全面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各项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每次抽查检查后,印发检查情况简报,对检查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发现亮点,找到不足,及时整改,通过检查、总结、反馈、引领、整改,促进了我校教学常规的内涵提升,为有效的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2.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教学领导力。校长、业务领导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带头进行深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常态化推门听课,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掌握学科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学情和教情,发现问题,研究策略,调控指导。细化各个层面的质量分析,指导教师自我反思。重大考试,校长和业务领导都要深入各个年级,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指导教师对标深度教学要求,从教学理念、深度备课、深度授课、深度理解、作业批改讲评、深度参与等方面分析教学中存有的不足,根据存在问题研究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校长、业务领导对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及时了解了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实现了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掌控和指导引领。

3.完善考核政策,引领教学方向。我校优化教学考核办法,增加了边际生平均分考核项目,激励教师重视边际生培养的积极性;增加班级总成绩、年级学科组成绩考核与任课教师考核相捆绑的政策,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班级考核中,增加了课堂学生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指标,激励班主任抓学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政策的引领和激励,引领教师明确教学工作努力方向,找准教学工作着力点。

五、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理念的转变还跟不上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教学常规的落实上还不够精细;深度教学的落实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学风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教学管理上还有很多不到位;教学成绩与社会的期望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正视我们的差距,虚心学习、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以更有效的策略、更精准的措施,提高罗峰学校的教学质量,让罗峰学校周围学区的家长、学生向往罗峰学校、留在罗峰学校,就是我们教学工作最大的心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