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凤翔小学2024年教学研究活动、成果

日期:2024-07-11     

字号: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化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印发了《中小学德育思政一体化工作指南》,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审视学校的现实,以及社会大环境对学生家长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些现象,将只面向学生展开,而且零散的存在于活动中的德育课程,完善为系统的全维度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内容,亟待我们思考解决。最终要培养具有哪些素养的新时代少年,也需要我们研究呈现出相应的精准、日常化的目标。

二、案例目标

1.全面建立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德育育人环境。

2.设置有效的特色思政课程体系,进行资源整合到学生的素养培育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家校携手合力滋养”,全面拓宽学校对家校共育和成志德育的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据地域特点,架构切实可行的德育课程体系。

4.加强思政课教研,确保思政德育一体化课程顺利开展。

三、案例设计

德是成与志的目的,志是德与成的前提,成是志与德的归宿。成志德育课程聚焦立德立志,确立“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德”的凤翔培养目标,实现“成志”教育的三部曲“成人、成才、成功”。

学生以中国精神、文化自信、人生价值为核心建构系列初心使命课程群。胶东红特色项目式课程;“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学雷锋系列活动德育课程;书画、舞蹈、器乐等五彩斑斓的校本选修课程;包粽子、贴春联、颂英雄等系列主题节日活动课程;“诚信”“孝道”“感恩”等有益于学生品格形成的“爱心”课程;班队会、升旗礼等主题活动课程等。该课程群的运行旨在引领学生赓续中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健康运动、多彩文艺、劳动实践为主题,对应建构锻炼学生良好行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系列课程群。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品牌”为引领,以“脚下有足球,心中有价值”为目标,开设足球史、足球操、画足球、写足球等序列“动感足球”特色课程;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设置文艺演出、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玩转魔方等多彩艺术和科技课程;开辟红领巾劳动园区,开设耕读劳动课程等。该课程群的运行意在引领学生在体验性的常态化活动中磨砺意志,修身养德。

依据城区和农村家长在家教理念与层次方面的差距,构建以明志家长为出发点的家长队伍。同时,构建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全要素的“3Z”德育课程内容。并以课程实施有效保障机制为核心点,完善理论与实践模式,形成立体互动式“3Q”实施路径及动态量化式“3W”评价机制,最终架构出“333”成志德育课程体系。

“3Z”指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架构的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的励志、雅志、明志“三志”高品质德育课程新框架,它强化了新时代下家校协同育人课程的综合设计,实现家校融合德育课程一体化。“3Q”指为科学实施“3Z课程”而建构的全方聚合、全景共建、全域覆盖“三全”立体互动式课程实施路径。“3W”指由三方评价主体、三项评价工具、三种评价方式所构成的“三维”量化式评价体系。

四、案例过程

针对传统德育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忽略家庭场域的教育性”与新时期“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脱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孤立平行不交融及学生道德观偏颇等问题,我们着手思考学校德育开展的策略与方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理念重构,整合家校育人资源,确立家校携手 成志德育的教学思想。

教师构建以雅志教师为宗旨,博雅、温雅、儒雅的教师群体,让教师们通过思政课程树立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大世界的大先生。

加强学校思政一体化教学研究。学校突出“三个真实”。一是研究主题要真实。倡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真问题为切入口确立研究方向。二是研究过程要真实。要求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研究真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真实践,以具体的、真实的实践推进教学研究。三是研究的结果要真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体验感受实践出真知。

初期:在一至五年级依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学生消化理解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孝道德育”为目标的学生德育熏陶。秉承“爱在凤翔,孝行天下”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孝”为德育研究方向,借助家庭教育活动,构建力在“知恩感恩报恩”的“孝道” 德育。

中期:博爱德育。在“孝道德育”的基础上,增加以“爱”为核心的研究内容,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阵地,构建重在培养“仁爱关爱友爱” 的“博爱” 德育。

后期:成志德育。基于校名特点,确立“凤飞千仞 为志而翔”办学理念,并以“志”为核心元素确立成志德育。同时重构学校顶层文化设计。在原“一训三风”基础上,植入家校共育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家庭教育,增加“言传身教 明德尚善”家风内容,形成“一训四风”。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准确对接,创生出家校协同共育的新理念。学生构建以“树成长之志 搏千尺高空”为成长目标,以读书活动、劳动教育、红色文化、社区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深化思政课程与日常课程的融合,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程理念。

五、案例分析与反思

1.构建了融合共建的育人环境

思政德育一体化成志德育课程新模式,按照资源共享、协同共育、机制共建的思路,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拓宽育人的方式和空间,构建多元推进、互联互通的德育品牌教育脉络。学校教育环境、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四个维度的认可度呈上升趋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各种活动的比例及家长满意度和家长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充分体现了相互融合的家校德育共育新生态。

2.打造了地域化的家校思政德育新品牌

学校思政成志德育课程研究,取得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烟台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家校协同育人示范学校”“烟台市第四批小学十佳德育品牌”“烟台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烟台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的获得,充分证明学校教育德育品牌在当地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3.成就了专业型的思政德育新群体

6d456f735554814e076d7ff6143df0b

学校思政一体化成志德育课程的研究,在转变教师和家长育人观念、提升育人理念、促进育人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随着思政德育成果研究的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在2020年至2023年呈现井喷式立项,目前有4个烟台市级课题已结题,1个烟台市重点课题和5个烟台市规划课题在研。2013年前,全校86名教师烟台优质课获奖为零,2022年统计,全校78名教师中有15人次获得烟台市级以上优质课,4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课例评选中获奖。10名家长录制的“家庭教育微电影”获得市级奖励且在“学习强国”展播。

4.涵养了儒雅型学生成长新生态

思政一体化多维融合的德育课程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明志愿想,增强了意志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建构能力,拓宽了自信发展空间,涵养了一批批有品德有才学的励志少年。近几年全市学生素养测评,学校总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至2023年5次市级测评,学校总成绩均位居全市前五名。

通过不同载体、不同方式开展学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涵养了师生素养提升的新样态,也助力学校特色教育品牌逐步确立。学校将继续从科研主题地域化、内容系统化、形式特色化、效果显性化等方面继续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以此更好地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