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小儿大便形状及次数改变时,就要考虑腹泻病。
每年6-8月份盛夏时节,儿童胃肠道疾病明显增多,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因素引起。儿童年龄小,像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亦可引起腹泻。夏季非感染因素也会导致儿童患腹泻病,像喂养不当,如进食多种食物、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对牛奶或大豆过敏、气候的突然变化、腹部受凉或天气过热等。
想要有效预防儿童腹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宝宝腹泻时,胃肠道黏膜破坏,吸收不良,及时调整饮食可减轻腹泻症状。腹泻时应减少牛奶及其他蛋白质食物摄入,可选择米汤、稀饭,更易于吸收;母乳喂养幼儿要继续哺乳,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或暂停辅食;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饮食。
2.补液护理: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盐和/或静脉补液。
3.记录出入量:如呕吐、腹泻的次数、量及性质、尿量等,必要时家长可用手机拍照记录呕吐物、大便情况,便于医生了解病情,以供治疗参考。
4.观察病情:注意宝宝呕吐、腹泻的次数,腹泻的量,以及有无血丝、粘液等异常,可拍照保留照片,注意记录尿量等。如出现前囟、眼眶凹陷,精神萎靡、呼吸深快,皮肤弹性差,烦渴、尿少等脱水表现,要立即就诊和报告医生。
5.皮肤护理:每次便后宜用温水清洁肛周及臀部,并涂紫草油或护臀霜等保护皮肤,防止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臀部有皮肤破损或糜烂者,可在便后用水清洗,局部晾干,遵医嘱涂药。
6.防止交叉感染:家长每次喂奶前、换尿布及衣物后一定要清洁双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做好床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腹泻时要避免进食高糖、高脂、高粗纤维的食物。婴幼儿要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换乳期食物添加。人工喂养婴幼儿伴有乳糖不耐受时,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年龄较大的儿童,无需严格限制饮食,尽可能保证热量供给。
最后,提醒家长朋友们,当孩子出现腹泻严重、频繁呕吐、口干、眼窝凹陷、尿少、皮肤弹性差、肢体发凉、精神不振、持续高热等情况时,应迅速到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