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月话病媒生物防制——防蜱篇

日期:2024-05-23     

字号:

爱国卫生月话病媒生物防制——防蜱篇



2024年4月是第36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目前最常见的病媒生物为:蚊、蝇、鼠、蜚蠊和蜱。近几年,烟台市蜱传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态势,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要避免蜱虫叮咬。蜱虫通过刺叮吸食人血,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虫携带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叮咬人体后还可导致其他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如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等。每年4-10月是蜱虫活动频繁季节,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以50~60岁农民为主。

预防蜱传传染病,重在“防”。

一、防


蜱虫危害之大,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蜱虫攀附刺叮。蜱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草木茂盛和动物经常经过的地方,牛、羊、犬、鼠、野兔等动物身上常可见蜱附着。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以数十米为半径,等待动物或人经过。蜱等待宿主时有其独门利器,在蜱的前足末端,有个特有的嗅觉器官——“哈氏器”,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当与宿主相距十几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主动等待,张开双前肢,一旦宿主接近就会攀附而上,寄生吸血,寄生蜱可在宿主身上长时间钉刺却难以被发现。蜱虫堪称“吸血鬼”,吸血量很大,吸血前的蜱虫很不起眼,成蜱只有绿豆大小,难以被发现,但吸血后可膨胀至指甲盖大小,涨大几十倍甚至100多倍。要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的栖息地长时间逗留坐卧以防蜱虫叮咬。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寄生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如果确实需要进入草地、树林等蜱类栖息地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走主路,蜱虫很少在这些地方出现。



2、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不要穿凉鞋。



3、尽量穿浅色衣服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4、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蜱虫夹死。



5、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人员使用)等,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6、离开草丛或树林时,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缝隙褶皱,看是否有蜱叮入或攀附。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回来要仔细检查孩子身上有无蜱附着,尤其关节窝、头皮、耳后等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二、除

一旦发现被蜱叮咬要及时到医院处置,切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导致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果不便去医院,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再用小镊子紧贴皮肤部位夹住它的头部小心取下,最后再用碘伏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