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在目前的59名教职工中,党员9人,教师总量基本能满足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老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起到较大的表率、模范作用。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都比较强,虚心好学;尚缺乏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科研、教改教研工作也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于老化,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指标,秉承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指标,积极建构学校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发展新格局,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着力培养学习型教师,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开拓教师育人视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努力形成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为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师资。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5年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资深教师为后盾,教坛新锐为骨干,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并具有奉献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业务精良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
具体目标是:
1.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欲望和潜能,每位教师周期培训不省360学时,不少于24学分,使得教师知识、能力、专业结构列更趋合理。
2.提高教师有效教学实践的技能以及研究的能力,建立一支师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3.提升骨干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炼教育教学思想,逐步形成鲜明的风格,加大辐射力度和影响力。
4.提高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综合能力,以优质的学科教研活动来推动教研组建设,在教研组内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打造优质的教研团队。
5.进行有铲研修教师职业成长的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内容形式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指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培训,教师参加各类自主选课与指令性培训不少于480学时,培训内容为“职业道德与法规、课程内容与教法、学生发展与管理、教学策略与艺术、教学反思与研究、教育改革与素养、其他”等领域。
五、主要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抓手,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培训
新的五年规划,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要内容,以集中和分散为主要形式,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各项指标,熟悉《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纲要》的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评价案例”,并将各项指标在常态教学里落地生根,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选取优秀项目,分批次选派教师进行高层次专题培训,参加名师课堂研讨,与名师互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效接轨,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理论学习效果,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结合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设施,加强先进的信息化应用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大数据下的课堂诊断与运用技能培训,深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性创新应用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网络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有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技术带动课堂生产力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技能大赛,以竞赛促培训与学习,在集中竞赛的过程中,强化技能训练,提升育人本领。
2.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责任意识的培训
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敬业精神;二是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三是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使我校教师都能自觉以优良的风范和人格力量教育影响学生,学校将把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廉洁从教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每学期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文明高尚的师德,并积极吸收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
3.以育人环境建设为抓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
结合市区名班主任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班主任工作沙龙,讨论与交流新时期下班主任工作经验与心得,适应新形势。每学期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分享会,开展班级读书、竞赛活动,改变先进班集体评价办法,以新理念、新办法引领班主任学会思考、悦纳改变,积极探究新时代里学生的有效管理办法,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班级管理体系。结合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与班级管理密切相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照学生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习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反思,提升班级育人成效,建设和谐、平等、友爱、民主、自主的班级育人环境。
4.以课堂教学阵地建设为主渠道,加强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
坚守学校多年不变的学科大教研活动,开展专题校本研究,加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范式教研。每学期以“核心素养和学科德育”为专题进行学科教学技能专项培训与研讨,以“阅读学习——实践验证——反思提升”为主线,走进名师课堂,咀嚼课堂文化大餐,吸收新理念;家常课自我对照,以旁观者角度审视反思,扬长补短;专题课研讨,集体碰撞,智慧分享,达成共识,普通提升。
每学期学校优质课比赛、课堂开放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论文征集和备课评比,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学经验分享交流,区级以上名师、名班主任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汇报交流课、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学论文等,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辐射区域,提高名师、名班主任的区域影响力,引导教师将学习与实践的效果进行内化、整合、提升,学会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加强教研组集体通课的力度,强化单元集体备课的意识,做到有中心发言人、中心问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的梳理。在集体通课中,相互切磋,提升教材解读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缩短教师课堂教学的差距,学会合作、共享,提升教学技能。
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反思能力的学习与提升。指导教师认真学习课堂反思,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贯彻始终,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能根据问题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做研究型、思考型、实践型教师,真正从内涵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以基本功为抓手,加强教师教书育人技能提升
开展教师阅读工程建设,将教师的读书工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向教师进行优秀书目的推荐活动,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指导教师学会读书,开展教师读书征文比赛。
开展教师书法培训,每学期开展教师书法专题讲座,加强训练指导,组建教师书法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期中进行教师书法作品展评,丰富教师的业务技能。
结合传统文化,组织教师开展剪纸、插花等艺术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怡养性情,多方面丰富教师的业务素养,做有品位、有魅力的新时代教师。
6.以课题为抓手,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
十四五期间,学校自主申请立项了四项课题研究,四项课题研究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核心素养、德育课程一体化、益智器具等开展了有价值的课题研讨,四项课题均指向课堂建设与德育建设,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成课题来研究,学校继续以课题为抓手,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培训,做好数据分析,资料整理与分析,开展有效校本研究,奔着课堂问题,奔着学生发展问题,努力使教师实现由教学经验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变,要求教师100%参加课题研究。
7.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部门中层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每学年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学年末认真总结。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有效组织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与具体培训过程,切实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推动学校发展。
2.评价激励
积极探索科学全面的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办法,实行文明办公室、教师年度考核、师德考核评选办法,将建设与评价紧密结合,以评价引领教师发展,以激励促进教师发展,将结果纳入教师评优树先的推荐工作中。
3.资金保障
每学年抽出5%专项资金用于教师队伍专项培训,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专项、专题培训,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