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锻造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求真务实、勤奋进取精神的科学策略,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最好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合理方式。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实现以劳润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合美、以劳笃行的育人目标,特制定相关本学年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和活动的开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同时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学会团队合作。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塑造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优良劳动品质。
4.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课程安排
1.学校设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57名。
2根据课标要求,统筹学校总体情况,结合每个级部学生的特点,根据各年级任务群要求精选主题,展开课程,确保开展的合理性
3.学校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时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 1 课时,劳动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每学年设劳动周一次(采用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
四、课程内容
学校组织各年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进行系统设计,结合校情、师情、学情,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和技能的梯度性,制定学期课程计划,确定各年级劳动任务群,切实落实每周的劳动必修课,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低年级立足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主要包括简单的收纳整理、物品清洁、教室卫生打扫等,鼓励学生完成与个人卫生相关的劳动,初步建立及时整理与收纳的意识;中高年级着重于清洁环境、归类收纳、简单的烹饪制作、志愿活动、岗位体验、农作物的种植等,提高生活能力。劳动内容的设计有梯度、 有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 自理、自立、自强意识。
五、课程实施
1. 劳动计划的合理制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我校为各年级学生制定了合适的劳动项目,如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室卫生打扫、整理书包等,高年级学生进行刷碗筷、学校大扫除、岗位体验、志愿者活动、果树种植等。
2. 劳动时间安排。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劳动时间。
3. 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环境。
4. 劳动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年级的劳动项目,我校老师会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5. 劳动成果展示。我校定期举办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六、课程效果
1. 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的劳动实践,学生们掌握了各种劳动技能,如种果蔬等,为今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参与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等劳动,学生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自觉维护校园环境。
4. 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在劳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环境,德育素养得到了提高。
七、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导向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原则。
1.根据评价内容不同,实行不同的评价方式
结合本校任务群分布及课程设置,本学期主要3方面进行等级评价。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评价采取自评、师评及家长评价结合的形式,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全面核定学生表现。
2.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劳动学习与实践效果
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利用劳动任务单记录某项劳动任务的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等情况。
总之,我校劳动课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日常生活劳动中,锻炼学生熟练地运用家政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对问题的求索中,学会综合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能力。在服务性劳动中,熟悉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提升运用相关劳动知识与技能服务他人、学校、社区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