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展规划】莱阳市石河头初级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日期:2024-05-22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创建特色学校为主线,以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为重点,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把学校打造成知名教育品牌,办成让家长更加满意的学校,让学生成长得更有活力、更有能力、更有定力,更有潜力,让全体教职员工更加有尊严、更加有幸福感地工作与生活。

二、发展目标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手段的作用,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心任务,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全面落实和完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各项任务,进一步美化和建设校园环境,完善和补充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争办农村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学校。

三、学校概况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490余人。在职教职工51人,近几年未得到有效补充,造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四、具体措施

(一)实施德育实效提升工程

1.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依托,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团课程“五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

2.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从班主任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加强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从班主任工作过程、班集体建设、学生各方面表现、班主任个人成绩和班主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建立评价标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根据现状进行测评,并且不断修正完善,逐步融入学校整体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定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和研修班。

3.以“十星学子评价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实行学生“十星级”评价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采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思想品德、艺体素养、身心健康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建立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份多元化、立体感的“成长手册”,激励学生自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用评价结果向家长全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轨迹,引导家长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4.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为依托,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全面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创建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从智慧父母课堂、智慧父母沙龙、居校家庭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二)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完善教学制度,创新评价体系。

完善《莱阳市石河头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常规评价,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莱阳市石河头初级中学教育考核细则》,把教师的日常师德、常规工作、教学业绩、业务培训、校本教研、工作承担、学生满意度等项目量化赋分,初步形成数字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2.深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

开齐开全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由专人上,严格按常规要求进行上课。每天保证学生有1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

3.立足课堂改,提高教学实效。

出台“莱阳市石河头初级中学课堂量化评价标准”,对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课堂训练、课堂提问、教师行为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严格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精心研讨、合理布置,总量控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改进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研究,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策略,逐渐形成具有莱阳市石河头初级中学特色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4.搭建多种平台,力促教师发展。

打造“精业强能、身教善行”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形成“学习既工作,工作即学习”、“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专业工作方式。努力搭建好“五个平台”,力促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具有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特色的研究型、智慧型教学研究平台。

(三)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民主、协商、共同治理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追求。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提高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定期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及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民主管理委员会会议。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

2.不断深化校务公开

公开、公平、透明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进一步提学校务公开意识,提高校务公开工作水平。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务公开栏、校长联络箱等各种媒介。通过班主任会议、各年级教师会议、校长接待日等各种渠道,进一步扩大校务公开范围,提升校务公开工作水平。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结合新的形势。从与学校、社会写学校、学校内部的新型关系上谋求学校发展,尤其是在校长职级制背景,思考和探索构建学校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适应管、办、评分离的新格局;完善学校章程,完善管理、教学、德育、教科研等制度,努力实现“处处有章可依、事事有章可循、人人尊重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工作目标,大力营造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规范办学的工作局面。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干部管理使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进行工作和岗位交流,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认真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的“四个”意识,提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实施保障

各处室、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配合、认真实施,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处室要围绕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确定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提出本处室实施的年度工作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工作。对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学校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特色品牌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的改和发展,为《发展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