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我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处于合格教师阶段的教师比例较大,达到骨干教师层次的还为数不多,整体教师梯队不明显。
2、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学校已建立了一定有效的教科研制度,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题,然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储备相对缺乏,比较多的教师平时忙在事务堆里,缺少自我反思的意识,所以,教育科研能力还不够强。
三、发展目标:
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榜样,完善学校培养体系建设,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资源保证。通过各层面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使每门学科都有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
1、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教师。如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老师。
2、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3、力争有一支有科研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德育队伍。
4、强化教研组的基地建设,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形成1-2个强势学科。
5、完善学校师资自培机制。继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健全自培功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1、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各种宣传途径,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在教师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每年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并从中推选出若干名教师参加市级各类的教学评比。
3、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校际交流、参加各层次的教学研讨、出去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要求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3节,保证学到位、带到位。
(三)以课题引领教师发展
1、聘请专家开展讲座,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2、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继续坚持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聘用机制
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技能大评比,表彰优秀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
(二)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2.构建教研训相结合、分层推进个性化培训体系。实行教师专题培训、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制度,所有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或研究课、每天备好一节课等,保持专业技能不断更新,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
3.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案 、教学课件的整理完善工作。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丰富和充实学校资源库,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三)教师自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提高方法,以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分年进行指导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奖惩挂钩。
在今后三年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校内各项资源,形成合力,突破重点难点,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