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实验中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5-20     

字号:

基本情况:我校专职从事劳动教育教师2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55人。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六、七年级每周1节劳动课,一节综合实践课;八年级每周1节综合实践课。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劳动内容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6-8年级使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以及教师自编劳动教材。

3.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栖霞市实验中学劳动与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劳动与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学会团队合作。

(三)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劳动与实践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一)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内容

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1.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

学校要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和每周一节劳动课的时间,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课程,内容可以是校园环境卫生的清理、花卉养殖、农田耕种,也可以开展室内各种手工制作课,比如衣服缝制工艺、编织工艺、纸艺制作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劳动教育课程教材编写

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劳动课程开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对已运行成熟的课程要编写出校本劳动实践教材,并将教师的活动成果与教师的考核和评先选优联系,激发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使学校劳动教育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家庭日常劳动教育活动内容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意义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内容包括:卫生防疫知识的学习、讲解与监督执行、厕所清洁、床铺书桌的整理、衣服的洗涤与缝补、烹调烹饪技术的学习与饮食制作、家庭垃圾的分类与整理、家庭绿植的养护,以及对家人的照顾等。

(三)社会劳动教育的活动内容与开展

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学校可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联系,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设立校外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比如可以将牟氏庄园作为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从“耕读世业,勤俭家风”中懂得劳动的价值;将翠屏公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可带领学生进行植树、卫生整理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将城区养老院作为劳动服务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四、劳动教育安全保障

(一)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二)劳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育情况,要兼顾学生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长,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状况。

(三)开展劳动教育要提前做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形成全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

五、 劳动教育成果与活动评价

(一)班级劳动评价

每次班级劳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劳动评价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劳动表现

评价等级

A

B

C

D

个人自评

劳动表现

按时参加劳动,积极肯干,劳动效率高。





劳动成果

能按要求圆满完成自己分担的劳动任务。





小组评价

劳动表现

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注重与组员的团结合作。





劳动成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





教师评价


(二)家庭劳动评价

家庭是学生劳动常态化开展的场所,也是检验学生劳动态度的重要平台,家长要对家务劳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并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每周与孩子一起对家务劳动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形成家校劳动教育的合力,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劳动表现

评价等级

A

B

C

D

个人自评

劳动表现

每天坚持做家务,不敷衍塞责,不弄虚作假,态度端正。





劳动成果

一周内能圆满完成自己分担的家务劳动。





家长评价

劳动表现

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利用学习之余分担家长的劳动。





劳动成果

每天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家务劳动。





(三)学校评价

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及家庭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要把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六、 学生劳动教育清单

年  级

任 务 群

具 体 劳 动 内 容

六年级

整理与收纳

1.卧室整理;2.书桌整理;3.书包整理。

烹饪与营养

1.掌握基本的用刀切菜方法;2.熟悉基本的烹饪操作流程;3.学会简单的饭菜制作。

农业生产劳动

1.能掌握2种花卉的养植方法;2.学会2种蔬菜的种植技术。

传统工艺制作

1.学习纸艺制作;2.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1.走进敬老院;2.我是班级小主人;3.我做实中保洁员;4.我给小鸟安个家。

七年级

整理与收纳

1. 教室的装饰与美化;2.行李箱的整理与收纳。

烹饪与营养

1.能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2.能独立制作4道菜。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1.电冰箱的使用与维护;2.饮水机的清洗与消毒。

农业生产劳动

1.掌握4种花卉的养植方法;2.学会4种蔬菜的种植技术;3.掌握苹果套袋技术。

传统工艺制作

1.塑编收纳筐;2.易拉罐创意制作;3.布艺制作;4.核木雕刻。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1.我是小小理发师;2.我做牟氏庄园小导游。

八年级

烹饪与营养

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烹调方法,能正确识别油温,能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特色菜。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1.电风扇的拆卸、清洗与安装;2.空调滤网的清洗。

农业生产劳动

1.学习农作物的无土栽培;2.学习土豆种植技术。

传统工艺制作

1.篆刻;2.核木雕刻;3.景泰蓝工艺制作。

工业生产劳动

1.我是校园小木工;2.模型制作。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1.学习三维打印技术;2. 学习智能控制技术。

现代服务业劳动

我为栖霞旅游设计路线图。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家乡环境现状与保护规划

九年级

烹饪与营养

1.能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搭配制定一周食谱;2.周日能独立制作四菜一汤。

农业生产劳动

1.校园花卉修剪;2.学习果树修剪技术;3.极端天气农作物保护措施。

工业生产劳动

设计制作声控小台灯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利用激光切割技术进行多功能书架、置物架的设计与制作。

现代服务业劳动

我为栖霞苹果代言。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我做科技馆讲解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