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学校突发恶性事件,及时、有序、高效地作出相应处理,以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维护学校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中“突发恶性事件”主要指危及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意外事件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 传染性或季节性、暴发性疾病,特别是“非典型肺炎”、 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 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二是学校食堂供餐、外供餐或其他食品、饮品引发的群体性食 物中毒事故。三是组织外出活动时的意外交通或其它伤害事故。四是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大量学生的相互挤压事故。五是来自校内外的袭击、伤害性事故。六是由心理原因发生的自伤自残自虐性事件。七是学生在校内发生的意外性伤害事故。八是其它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恶性事件。
二、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责任人:全校教职工。学校全校教职工应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依法办事,按规范操作,排查和消除各种隐患。
2.早发现。责任人:全校教职工。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倾向,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要以恰当言行稳定学生情绪,不制造紧张空气;加强对学生的常规及安全教育管理,及时汇总分析情况、反馈信息、采取措施。
3.早报告。责任人:班主任。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突发恶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准确、及时地通报有关信息;如果班上同时发生三人以上食物中毒等情况,要做好准确记录,并报学校领导;经学校领导决策后,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必要时向“110”和医疗、防疫等部门发出求助信息。
4.早救治早隔离。责任人:全校教职工。执行谁发现谁首先受理制度,应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尽最大努力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应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相关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说明基本情况,让家长到现场协同处理;如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的,对密切接触人群或班级,在稳定情绪、维护秩序的同时,采取一定疏散隔离、检查观察等防治措施,并及时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尽可能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事故的正确处理。
三、一旦学校出现突发恶性事件,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小组, 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 赵福庆。主要职责:一是 快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二是 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三是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小组投入工作。四是密切配合医疗、防疫、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五是负责协助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应对突发事件发言人:宋光荣。关于媒体采访:未经学校同意,保安不得允许媒体随意进校采访、干扰工作。学校只在适当时候,接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采访,且由专人进行接待。
3.医疗救援小组,组长:刘学军。主要职责:一是 立即组织护送受伤或发病者去相关医院救治。二是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随时与赵校长保持联系。三是接应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4.现场控制小组,组长:鲍海起。主要职责:一是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二是 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三是 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四是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5.后勤保障小组,组长:满红红。主要职责:一是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二是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三是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