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5-17     

字号:

         一、成果概要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其中服务性劳动课程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服务性岗位上亲身经历“真实的”服务过程,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 “真实的”问题。基于目前学生服务劳动能力不高、服务劳动呈现形式化与空白化、教师开展服务类劳动课程内容单一等短板问题,我们教研组尝试结合课程指导中的服务性劳动主题活动,深度挖掘校内外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多维融合,探索开发了主题为“‘有劳有益’公益服务+”品牌活动模式。

基于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全面发展需要,我们以班级为依托,创立班级服务自主管理岗位,从班级小事中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了解公益服务的理念和精神内涵;以校园为依托,创立多项校园志愿者服务岗位,提高学生志愿服务荣誉感,培养多项服务技能。

基于服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不足问题,以家庭为依托,创立小手拉大手服务责任岗位,培养学生生活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以社区为依托,设立公益志愿服务岗位,增强学生社会文明理念和服务责任意识,习得相关志愿服务岗位的职责与技能。

二、成果内容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指出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这两个任务群横跨了3至9年级。

结合课程指导中的服务性劳动主题,经过不断地探讨实践,教研组开始着手策划“‘有劳有益’公益服务+”活动项目。在创建服务岗位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适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创建符合参与学生认知和行动力的公益服务劳动任务群。

2.自愿。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等,甘愿付出劳动来满足他人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多样。在了解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多种需求、形式与内容后,积极体验多样服务性劳动过程。

我们从招募、选拔、培训、建档、入队仪式到活动的策划、实施、宣传、评价、总结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活动体系。

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到社会服务劳动中,活动时间尽可能安排在纪念日、节气、法定节假日等,每学期设定6-8次周末活动,每月至少一次活动,每次活动至少一个半小时。

三、成果实践过程

“‘有劳有益’公益服务+”团队分别从班级服务、学校服务、家庭服务和社区服务四个阶段开展进阶式的序列化活动。 

第一阶段,创建人人参与、自主管理的班级服务劳动岗

我们首先在各班级中推行服务劳动岗位制,努力实现班级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可发展的目标。通过设置学习服务岗、卫生服务岗、纪律服务岗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多项服务岗位管理中。从班级小事中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了解公益服务的理念和精神内涵。

第二阶段,扩建轮岗上任、求真务实的校园服务劳动岗

结合学校每学期的各种活动,通过自主报名竞选、定期考核评价、实现轮换担任等多种方式,我们又扩建了多个校园志愿者服务岗位,比如课间红领巾监督员、开学服务岗、小小帮扶员、失物招领员等,所有的服务岗位都是孩子们自愿报名的,他们以行动影响行动。 

第三阶段,共建亲子配合、进阶成长的家庭服务劳动岗

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后,我们又设立小手拉大手家庭责任岗位,分年级开展进阶式服务劳动实践活动,每天坚持完成一次基础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拓展劳动(父母的事情帮着做)、一次自主劳动(家里的事情争着做),用小手拉大手培养学生的生活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

第四阶段,联建多元互动、素养提升的社会服务劳动岗。

围绕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环保、关爱、文明、文化、健康、科技等方面,我们联合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共同设计和开展了公益普及、公益教育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多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社会援助、交通出行、文化艺术活动等等。

(1)跟随节日、节气等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劳动。以节日习俗体验、节日美食分享等为服务劳动内容,例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体验劳动的乐趣。

(2)跟随社会热点、时事问题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焦点问题的能力。把握选题原则是关键。首先切入点要小;其次,主题要有可操作性;第三,要把握热点的时效性。如“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和“致敬抗疫卫士”宣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围绕“童心向党、致敬百年”红色教育主题,通过走访慰问老党员、红色教育基地解说、组织文艺汇演等,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埋下红色的种子。

(3)爱心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公益服务劳动内容,具体体现为教育助学、扶贫救灾、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等。“有劳有益”公益服务团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的20个“母亲邮包”,奔赴7个村子亲手送给农村困境母亲和孤寡老奶奶,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人温暖的心灵激荡。

(4)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社会服务话题。“有效垃圾分类”、“参与五水共治、争当绿色天使”、“烟头不落地,环境更美丽”文明劝导、“世界水日节水宣讲”、“清除社区小广告”、“禁毒日宣传”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公益服务劳动中走到社区、走上街头,通过发放创文宣传单和创文口袋,自觉做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争做“文明小先锋”……

在这些活动中,最受孩子们喜爱、参与度也是最高的当属社会公益宣讲活动。当同学们带上飘带信心满满地站到宣讲服务岗位上时,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四、成果总结与评价

为了推进学生民主管理,我们成立了学生活动记录部门,结合每一位学生的服务性劳动行为做好记录,对积极完成服务劳动并主动参与志愿劳动的同学进行积分。每季度根据学生提交的劳动成果展示评价表和活动记录评选出“服务小明星”。

每学年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服务时长和服务次数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期反馈与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小模范”。

五、成果成效

每年3-11月份每月牵头组织开展1次不同主题内容的公益服务劳动。先后在田家村建立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在葛城村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有劳有益”公益服务队现有正式队员21名,候选队员31名。另外有18名家长申请成为“有劳有益”公益服务队家长志愿者。团队开展活动13次,累计参加人数426人次,累计服务时间51.5小时。从活动策划、组织到执行的适用性和严谨性,均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认可。

“有劳有益”公益服务队通过学校公众号、美拍、今日莱州等多个平台进行活动宣传报道。

我们撰写的案例被评为烟台市第二届优秀典型案例。“有劳有益”公益服务队的多名学生获“莱州市优秀公益小天使”称号。服务队的宣讲事迹被山东省教育卫视“校园星播报”栏目播报,两名学生被聘为栏目特邀小主持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成绩也有不足,出现了教师和家长替代过多,学生活动主体地位不明显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加强学生公益服务劳动的过程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公益服务岗的劳动价值,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