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汇泉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2024年)

日期:2024-05-17     

字号:

莱州汇泉学校小学部有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1人,校内劳动基地2处,校外劳动基地10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一到五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建设有500平米耕莘园劳动基地、300平米陶艺实践基地。校外建设有昭泰面塑博物馆等劳动实践基地10所。

三、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基地建设、材料工具购置、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开展等。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一至五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手册》。

五、劳动清单

(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1.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2.每天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脚

3.自己系鞋带、系红领巾

4.自己收纳文具、整理书包

5.用餐时帮家人拿取、摆放碗筷

6.每周洗一次袜子、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7.学习用扫把扫地,会用畚箕

8.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

9.学习摘菜、剥豆。

10.会穿针引线,会剪裁布片缝制沙包。

11.养一种植物,并记录养护过程及心得。

12.每月为家人做一次果蔬拼盘或水果沙拉

13.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敲敲背、剥水果吃等。

14.寒暑假家庭旅游参与旅游线路的选择,学习自救和安全防护知识,旅游过程中能独立照顾自己起居,搬运自己行李箱,学会和人交流。

     (二)小学中高年级(3-5年级)

1.走读生会用洗衣机洗衣服,寄宿生会自己洗袜子,红领巾。

2.自己剪指甲,能独立洗头、洗澡。

3.周末饭前饭后餐桌整理。

4.每周为自己和家人手洗小件衣物1-2次。

5.分类收纳自己的衣物。

6.每周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7.每周至少一次家务大扫除。

8.每月为家人做1—2次营养早餐。

9.养一种小动物,并记录养护过程及心得。

10.会洗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皮鞋。

11、当客人来访时,学会泡茶招待客人。

12.用报纸或其他纸包装礼物。

13.会用针线缝扣子,会用削铅笔刀削铅笔。

14.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结等。

15.认识、洗切葱、姜、蒜。

16.水果拼盘大请客。

17.管理家里一周的生活开支,并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18.能帮助父母到田地里进行锄草、施肥等农业劳动。

19.学习操作使用微波炉、电饭煲、榨汁机、吸尘器、酸奶机、洗衣机,会使用钳子、螺丝刀、热熔胶枪等工具。

20.寒暑假家庭旅游学习选择旅游路线,制作旅游攻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网上订旅馆的任务,能自己准备衣物、洗刷、救护、拍摄等物品,自己打包行李箱,旅游过程中承担拍照、收纳食品垃圾的任务,能独立到景点为家人购票,能熟练运用电子地图软件查找路线、进行导航。学习乘坐飞机、高铁、地铁、出租车。

六、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种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工作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只要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教育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