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柴棚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5-17     

字号: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烟台市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教体局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价细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评价机制,强化教学实践指导,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铸魂育人为追求,持续提升德育实效

1.突出党建领航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 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提升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

 2.完善德育体系

坚持思想“立德”、实践“养德”、文化 “润德”一体推进,在“学科德育324体系”的基础上,落实“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网络教育为补充”的育人新机制,形成“中学价值养成”德育工作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由单一发力向多元聚力转变,打造一批优质德育新品牌。

3.优化德育模式

通过课题拉动、教研推动、评课促动,在思政、一般学科、实践活动等课程中全面实施“由数汲理”教学法研究,切实优化“德融数理”德育模式。力争在全市“德融数理”模式研讨和“由数汲理”教学法研究推进会中取得较好成绩。

二、以五育融合为目标,统筹推进课程建设

4.推进课程融合建设

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精神,优化“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健全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探索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整合实施的路径,形成课程育人合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力争在全市学校课程建设推进会和优秀课程方案评选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5.推进课程特色建设

落实《烟台市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导意见》《烟台市新时代劳动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烟台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方案》等文件要求,高水平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实施“读写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和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书法)、劳动素养。积极准备全市学生读书活动、书法教育系列活动、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

三、以素养旨向为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6.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烟台教科院《“素养旨向的思维对话教学论”概要》指导,在“小组互助合作达标课堂”的基础上,借助华东师大新课标领航团队的引领,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新样本,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升级,打造“让素养生长”的“效能 课堂”。积极参与全市大单元整体教学评析报告会和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认真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各级优质课评选。

7.强化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指导教师确立“目标、活动、评价一致性”的操作标准,实现基于目标的“精准教”“有效学”和“科学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指导并鼓励教师熟练应用多种数字化教学工具赋能教育教学,全面提升教学实效;依托“教育大数据”,做好教学成绩的分析、监控和评价,精准把握教学质量发展态势。加强数学、英语学科专题教学研究。数学学科抓实建模专题研究,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英语学科加强人机对话专题研究,增强学生口语实践能力。

四、以创新增效为导向,推动教科研转型升级

8.创新教研方式

完善教研共同体运行机制,落实好教研组长的职责,积极探讨跨学科、跨年级情况下的集体备课新模式,以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抓准教研根本点,规正教研程序范式,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深化专项教研

深化差异教育研究。持续开展差异评价体系研究,强化差异教学实践,推广差异教育成果,积极参加“指向核心素养的差异教育”研讨会。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将核心素养融入心育课程构建,开发并实施“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心育课程,形成“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心育特色。

10.优化教科研管理

完善县域教科研“16444”管理模式,开展“入学校·近教师·进课堂”系列破冰行动,打造小课题研究“五个一”精品工程,带动五级课题研究联动发展。以“种子项目”工程为抓手,切实提高区域教学成果的学术高度、实践厚度及影响力度,力争在各级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再创佳绩。积极落实好课题申报、结题等系列教科研活动。

五、以质量提升为锚点,着力精耕教学管理

11.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推进一体化协作。依托学校发展共同体,协同落实“培训提升、活动推进、问题会商、评价改进” 等教学常规一体化措施,实现教师“备—上—批—评”与学生 “习—学—做—考”的双轨并进,有效提升“学生学的质量”。增强备课实效。抓好“集体备课—个人修订—课堂实践—反思提 升”的基本运行机制,落实“目标设定—策略实施—效果评估— 持续改进”的基本备课范式,确保备课的质量和效果。重视个性 化辅导。全面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关注学生的 心理差异,加强个性化辅导,给予学生适切的教育关照。

12.深化作业改革

依托“双减”背景下基于学情诊断的中学个性化作业改革”项目实验区,借助大数据探索“大单元形成性智能评测”,优化作业设计,突出分层分类,提升作业品质。提高质量检测实效。重视分析平行班级的发展情况,做好教情学情的分析与诊改,切实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13.抓实过程监控

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继续开展教学视导的迎检工作。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全景调研—对标细查—下药开方—行动落实”的管理循环机制。特别要做好薄弱级部和薄弱学科的质量监控与指导,引领全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4.抓实中考会考研究

加强中考和会考研究,深入研究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分析素养立意中考试卷的结构性变化,构建素养本位的命题框架;指导教师加强对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的研究,切实提升应对中考能力。力争2024年中考实现新突破。

六、以赋能发展为核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15.拓宽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健全“读写思教研”五维结合的培植机制,纵深推进教师阅读行动,持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莱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提升行动计划》具体指导下,开展“铸师魂、明师德、提师能”青年教师系列研训活动,打造学校教育新生代力量。抓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培养,多途径催发教师“内生式成长”,打造学科领军人物。积极参加义务教育新教材使用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16.提升教导处专业引领能力

培育专业精神,要求教导处人员要走近教师,钻进课堂,定期到班级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进行学科质量分析,每年至少重点指导3位教师。增强专业知识,鼓励包学科领导常态化参与各学科教研培训活动,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锤炼专业能力,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教研智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