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教育质量提升年二期行动,扎实推进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本学期教学重点
(一)加强课程管理,完善学校特色课程
(二)落实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聚焦课堂教学,推进魅力课堂建设
(四)注重学生发展,优化学生学习素养
(五)优化质量评价,做好教学质量检测精准分析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课程管理,完善学校特色课程
依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理念以及特色追求,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深化“学校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研究,加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绘制好“学校特色课程图谱”,建好“学校特色课程”
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利用好活动课落实社团课程,利用春季、夏季的季节优势继续苗圃基地建设,开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家长会、家长进课堂等方式做好家校课程,期末前后筹备暑假新初一招生,继续实施学段衔接课程。
(二)落实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查看书香校园材料,教师的和学生的都看,并且应该有一条主线或者主题贯穿。教导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寒假读书活动,和亲子读书活动结合在一起,教导处统一布置,寒假结束做总结。
(2)结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进行教师、学生、家长的相关活动,并存档。
(3)做好暑假的学生读书活动。
(三)聚焦课堂教学,推进魅力课堂建设
1.落实教学常规“七项规范”, 开展规范教学计划、规范备课、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批改、规范听评课、规范检测等“七项规范”活动。
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细化教师教学常规,从质量、数量上提出明确要求,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和小课题实施方案,落实周三、周四的集体备课,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丰富集体备课形式,及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和集体备课记录。推进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改进,在电子备课的基础上,保留课堂环节的集体研讨和商定,进一步减少电子打印内容,加大自主补充和修改内容。继续加强数学学科的备课研讨,通过观摩、交流、学校联谊等方式取长补短,确保备课内容规范、实用、符合上级要求。
完善“推门听课”制度和巡课制度,学校校长、教导处成员、级部主任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入课堂,加强常态管理与监控,对教师课教学常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促进教师教风的转变。校长每学期听评课、教研活动不少于40节,分管教学校长、主任每学期听评课(兼课)、教研活动不少于60节。
规范作业的布置、检测的落实以及批改与辅导,要求布置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要求,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规范教辅和检测题的使用,做了就批,批改了要讲评,要通过抓差补缺的形式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
学校定期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学校qq群公示等方式开展教学常规示范展评。
2.继续推进新课堂建设。
(1)依托集备教研,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校本研究,本学期的主题研究方向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和实效性,重备课,主要看导学案是否起到了“任务驱动”的效果,看课堂生成,一是教师的调控和把握,二是学生的合作与展示。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为主的常规听评课活动,人人开设公开课,促进教学研究的实质性进行。
(2)做好几个专题性教学研讨活动。
结合新教学楼的使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做好以课件制作展示、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
结合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据的精准分析,分学科开展"精准教学"课堂诊断与改进研究,发现课堂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校际联谊等方式,进行中考、会考学科的专题研讨,紧扣考点、抓住重点,面向全体,提升能力。
结合视导评估,通过同课异构、磨课、赛课等形式,锻造精品课例。
3. 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电教培训相结合,在录播室上课,做好新设备培训、操作,课堂直播,资源上传的系列工作。本学期确保视频直播30次,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分散上传烟台教育资源平台和12学平台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录等教学资源4个,期中考试前和后各2个,将上传数量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并记分。
(四)注重学生发展,优化学生学习素养
1.深入开展“高质量陪伴孩子读书”活动,引导家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校团委相协调,利用寒假、双休日、暑假时间,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利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做好亲自读书活动的阶段性总结表扬工作。
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起始年级学法指导,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展示大赛,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语文经典诵读比赛。
(五)优化质量评价,做好教学质量检测精准分析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制度,构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的学业质量检测体系。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和预警通报制度。加强对薄弱学科的教学跟踪和重点指导,选取薄弱学科进行专题研究,改进课堂教学。
加强对毕业班中考总复习教学的指导,交流中考改革与发展动态,落实并创造性的开展中考、会考的常规工作。一是教导处做好整体工作的推进与调研。二是级部主任开好全体学生的总结会、尖子学生边缘学生的激励会、备课组长班主任的调研会。级部副主任全面协调主任工作并维持好级部常规,做好后进生的稳定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也都要各司其职,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附:本学期主要工作配档表
二月份
1.集备教研
第一周,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教情学情分析,交流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
第二周,“新课堂观课评价”,薄弱学科专题教研活动,语文“单元整合与拓展阅读"研究
2.准备并实施理论业务学习、读书活动
三月份
1. 集备教研,“新课堂观课评价”
2.中考会考学科阶段性测试并质量分析
3.家长进课堂活动
4.教学常规抽查
四月份
1.集备教研
2.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
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
4.家长进课堂
5.世界读书日师生读书活动
6.筹备学生体育测试并在月底时间进行测试
7.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8.教学常规抽查
9.中考、会考教学研讨,阶段性测试并分析
10.实验技能测试
五月份
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情学情分析
2.期中教学常规检查
3.集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磨课
4.中考、会考教学研讨,阶段性测试并分析
5.中考体育测试
六月份
1.中考、会考
2.集备教研
3.教学常规抽查
4.课堂教学研讨
七月份
1.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2.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教情学情分析
3.教学方面的材料归档
4.教学方面考核数据汇总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