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日期:2024-05-17     

字号:

为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导和班主任为组员的防震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年级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网络。

2.制定防震和防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建立校舍安全档案台账,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4.依法依规定期开展校舍安全鉴定工作,做好校舍维护检修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立查立改。

5.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防震减灾避险知识,培养学生防震避险的理念、常识和心理素质等。

6.每学期举行一次防震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

7.加强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时刻留心校舍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防患于未然。

8.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家校合作式的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9.落实好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按要求严格开展巡逻检查工作,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发现突发状况及时有效进行紧急处置。

10.发生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疏散和急救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为了有效防范突发地震、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防御地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应对措施。

2.加强对师生的防震防灾知识宣传,通过工作群、LED屏、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特别提醒师生在上下学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宣传栏、旗杆,以及围墙、厕所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上报。

4.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5.学校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收取有关气象、地震灾害等方面的预警信息。

6.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突发地震、气象灾害等情况的疏散演练,加强师生的防灾意识。

7.学校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或遇突发性地震后,应迅速采取措施,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1)若学校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迅速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2)若学校遇突发性地震后,应迅速组织开展自救。

①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发出地震灾害警报。

②组织教师带领所在班级,第一时间迅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③如来不及撤离,教师应组织学生迅速躲避在安全位置,等待地震间隙时迅速带领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

④各班级清点人数,对未能及时撤离的学生,要有序组织有救援能力的教职员工开展救援工作,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3)做好撤离到安全地带师生的安抚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等待救援。

8.学校如事先接到气象部门的预报或突然发生气象灾害,应立即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重大气象灾害,指由大风、沙尘暴、寒潮、暴雨、暴雪、霜(冰)冻、高温、低温、雷电、冰雹、大雾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等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2)学校接到气象部门关于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后,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①学校应迅速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结合气象灾害等级预警,作出停课停学的相关通知,迅速利用通讯联系网下发通知到每一位家长,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③学校应尽快做出反应,通知校车停运,并通知乘车学生家长停课停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