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展规划】莱阳市第九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总结

日期:2024-05-17     

字号: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校情,遵循“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目标,围绕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遵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和分类管理,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深刻汲取奋斗智慧力量。与挺城社区合作,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莱阳市第九中学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试行)》、《莱阳市第九中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和学科教研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馈”的教学思路,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环节,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力戒“满堂灌”。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带头讲示范课,新教师讲达标课,其他教师上研究课。作业重讲评,坚持“批与改结合,讲与评同步”的原则,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在重视作业讲评的同时,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认真领会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师生同做高考题活动,从“一核四层四翼”的维度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应对高考的针对性。

聚焦学科研究,在精度和力度上下功夫。集体研究常态深入,坚持“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的常态教研模式。坚持领导干部参与学科集体研究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学科大教研,落实“三级教研体系”让集体研究成为提升学科贡献率的动力源泉。

三、聚焦专业提升,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学校以《莱阳九中学科建设及教师三年培养计划(2023-2025)》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员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个人规划落实、骨干名师培养、青蓝工程实施、班主任培养等工程,通过专家报告、名师课例、专题研讨、成果分享、观摩学习等活动,点面结合,让不同起点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定期组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汇报课和教育叙事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学科教学艺术大赛等系列活动,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奠基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各级名师、优质课评选中,九中教师获奖人次位居榜首;学校作为一所县域高中,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领军人才32人,100多人次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有密度和温度的管理服务

全校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倡导节俭意识,压缩非教学性开支,优先保证教育教学之需,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优化学校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北校办公楼一二层多功能会议室改造完毕,实现了网上会议、线上教研、现场活动多模式场景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办公桌椅和高一新生的课桌凳全部采购到位、两个食堂的烟灶改造和蒸车换新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科技楼广场地面铺装工程已全面竣工、投资200万元的南北教学楼内部改造完成,现已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师生的生活学习条件。投资150万元的北校校园网络改造工作完成,为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投资7000万元的市体育馆正在开工建设中,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和周边地块区位优势。

五、聚焦文化赋能,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和档次

学校按照《莱阳九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每周开展一次政治及业务学习,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自上而下的执行力。办好校刊《泉之韵》和校报《蒲公英》,持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