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驿道中学2023年-2026年教学工作三年专项发展规划

日期:2024-05-16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先导作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二)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普及与提高、研究与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关系。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在应用研究中强化理论对教改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避免研究的盲从性与低效性。提倡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坚持从课堂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实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提高课堂效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让教育科研成为学生的科研,教师的科研,群体的科研,课堂的科研。

二、总体目标

1、课题研究深入落实“三个一”工程。

2、培养和造就“名师”工程,形成一支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能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在市、县、片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型名师。

3、创造出有特色教学体系,创以严谨求实,勤奋开拓的教学特色;创主题教育的德育工作特色;创改革现代课程体系的课程特色。

4、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兄弟学校横向联合交流,加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5、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

三、主要任务

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是基础教育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教科研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力争全面突破和进展。

①德育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人人重视德育,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局面;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系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礼仪课程;探索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②课程改革。学校自实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以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初步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开设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③创新教育。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整体改革”,下大力气营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氛围,鼓励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改革评价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构建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力求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建立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

2、创建示范性要求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思想端正,为人师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此,将实施师资建设“五个一”工程:坚持一个方向即德才兼备,培养高尚师德和精良业务;抓好一个环节,即继续教育;突出一个重点即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一个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启动一个工程即名师工程,发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①加强师德建设:要提高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②强化全员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③加强新教师培养,抓紧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一项突出的战略重点,要通过建立“师徒”关系,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胜任”。

④健全教师自我发展机制。学校以教育科研为抓手,通过教育科研,建设研究型、具有创新思维,能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⑤启动名师工程。“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创建示范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认真选定对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成才拔尖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从其中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教师。名校出名师,名师出名校,让“名师效应”点燃希望之光。

3、增强教科研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改,以教改促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①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研究,特别要加强对学科之中如何关注学生积极的人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研究;要加强对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研究。教科室牵头,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加以深化研究。

②要进一步完善“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对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做到“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并通过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要继续加强对骨干教师立项的研究,确保按时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碰到的共性问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校本化、普及化。

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加强对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为教育科研能够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⑤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做好教师校内外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四、具体安排及重点工作

第一年:启动、实践阶段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良性激励竞争机制;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全过程、多层面的监控;抢抓机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音体美器材、实验室、多媒体室、图书室、校园网等;在课题研究上,学校积极申报县、市、省课题,力求起好步、开好局。

第二年:深化、反思阶段

反思前一阶段工作的得与失,积极发扬优点,及时改正不足,进一步明晰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力争使学校办学水平及层次再上新台阶;强化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优绩优酬、奖惩分明的民主测评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功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走在全市前列;想方设法,改善现有办学条件;精心建设特色系列校园文化,凸显德育传统及育人氛围。

第三年:总结、提升阶段

规划,认真查找差距,冷静分析得失,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整体提升师资层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建构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教学管理体系及具体操作模式;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办学品牌,继续培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力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