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烟台市蓬莱区第三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数学》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4-04-19     

字号:

参加人员:于军华、刘丽贤、葛媛、唐琦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生长课堂”学习研讨

一、活动讨论

自从教研室提出打造“生长”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本真,强调有效生成,从而塑造鲜活生命,实现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的真正转型。

本次讨论围绕如下几点:

(1)确立生长点。

找准每堂课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或核心主题,让知识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

(2)设计生长链。

遵循“理解-体验-实践-迁移运用”的学习规律,设计板块推进、层级递升的学习活动。

(3)营造生长场。

建设润泽安全、学会倾听、善于思考、大胆表达、积极展示的课堂生态;注重学习的情境化、具身化设计;关注问题支架、图表支架、思维导图、任务单设计等学习支架的搭建,助力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促进思维的展开与进阶。

(4)扩大生长圈。

优化学习评价、学习延展,学习结果除知识技能外,重点关注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以课程思维设计作业,让作业走“新”更走“心”。

二、活动总结

通过研讨,整理出实施“生长”课堂的基本策略

(1)教师共研

鼓励教师把特长发展成专长,把兴趣研究成学术,一是推进卷入式教研,学期内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教研课,经历教材研读、学情分析、课堂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提高教学能力。二是落实分层式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在专家引领下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三是实行课题式推进,把教师培训与教科研紧密结合,增强教师理性思辨能力。

(2)课堂重构

“生长”课堂以集体备课、精品课例打造、同课异构等为抓手,用“解剖麻雀”的方式,以一堂课引申一类课,不断建构、丰富和完善教师确立课堂教学核心生长点的策略与经验。学校组织项目式学习、大任务设计——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习结果可视化、共享化、有作品或成果意识等,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新生态。

三、活动成果

学校确定了 “生长”课堂的发展愿景:持续推进各学科组的深度研修与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在 “生长”课堂管理模式与实施上强化创新创优探索,共研“贤而化育”的育人方式,共建 “生长”课堂的育人课程,共创“品牌学科•品质团队”建设,锤炼教师的学科眼光、课程意识,在课程要求、教材特色和学生发展三者的结合点上,寻找最适切的教学生长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