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1/2024-13741 成文日期: 2024-04-16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3278号:关于“振兴戏曲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提案答复

日期:2024-04-16      来源: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尊敬的丁少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戏曲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烟台戏曲工作所提的宝贵建议。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您提出的“振兴戏曲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提案将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烟台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市文化和旅游局结合自身职能,在振兴戏曲艺术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谋划,做好艺术工作长远布局。一是强根基制定政策理思路。高标准出台《烟台市“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既明确了艺术创作总体目标任务,又对重点工作逐年、逐项分解、细化,确保落到实处。积极落实烟台市文艺座谈会精神,梳理形成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近三年艺术工作的努力方向、工作目标及推进措施。出台并实施《烟台市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鼓励扶持戏曲创作演出。二是是沉下来争取支持促发展。针对市文化艺术中心发展现状,注重深入一线掌握实情,赴济南、济宁、淄博等地开展国有文艺院团调研,汲取先进经验。组织拟定《烟台市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向市委宣传部汇报,主动对接市财政局、市编办等相关部门,为市直国有文艺院团可持续发展争取政策,想办法。

(二)抓精品,推动艺术创演持续繁荣。一是舞台艺术多点突破创新提升。积极组织艺术精品创作,切实筑牢艺术发展根基,2020年以来,先后创排了京剧《戚继光》、实验吕剧《红尘·诀》、舞剧《地雷战》等17部优秀原创作品。27个专业舞台艺术项目获评省级以上荣誉,其中8个项目为国家级荣誉;成立4个艺术名家工作室,先后有12名中青年艺术人才先后向王蓉蓉、栾胜利等9位名家拜师学艺。仅2023年,就有52人次在省级以上演员比赛中获奖及入选展演,双演汇演选拔29件优秀剧目,其中,新创、复排及移植改编大戏13部。二是展演丰富多彩城乡文化共享。充分发挥“4+n”主题创作演出机制的引领作用,推出元宵、“七·一”“十·一”等主题演出,形成系列化、常态化、品牌化的节日演出格局。先后有音乐剧《审判日》等4部剧目进入保利院线全国巡演,有力提升烟台艺术创作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持续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全年演出3万多场,为群众提供精彩多样的文化生活。三是服务重大活动讲好烟台故事。每年组织市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服务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近10场,演出的节目单和视频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展示烟台戏曲创作、器乐演奏等最新舞台艺术成果,为重大活动助力添彩,擦亮艺术烟台城市品牌。

二、下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专业性、系统性,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与启迪。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戏曲艺术传承。一是加强戏曲研究整理。深入研究和总结当地戏曲艺术的表演体系、历史内涵、呈现形态,促进戏曲艺术弘扬和发展。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全面挖掘整理现存的地方戏文献和资料,多形式、多渠道保留我市戏曲优秀传统剧目。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落实人才政策,深入开展“艺术名家工作室”“师带徒”“青年人才培养”等在艺术精品打造、示范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人才培养与创作演出实践相结合。同时,畅通人才进入戏曲院团渠道,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与院校人才培养合作,从源头上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形成良性发展的人才补充梯队。

(二)支持戏曲剧目创作。一是系统谋划戏曲创作。实施创作主题引领工程,紧紧围绕重大历史节点、重大战略、烟台地域文化等开展重点艺术创作,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烟台代表戏曲作品。二是提倡剧目题材和版本多样化。根据戏曲院团实际,将经典保留、新编、改编等不同题材的剧目,打造成经典版、驻场版、巡演版等多样化版本,满足剧场、景点、沉浸式、互动式等不同演出地点、不同观演人群需求,建立导向正确、群众喜爱、常演常新的剧目生产表演机制。三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持续“我们的节日—烟台市‘4+N’艺术创作与演出”、烟台市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激励扶持政策引领,激发戏曲艺术创作活力。

(三)推动戏曲发展和普及。一是普及戏曲教育。持续开展“戏曲七进”,积极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宣传普及传统戏曲知识,鼓励戏曲团体进校园演出,或组织在校学生进剧场观看戏曲演出;积极与高校合作,推动京剧吕剧“美育”教育。二是打造烟台戏曲品牌。充分利用“国粹剧场”“百花剧场”的小剧场优势,创新观演模式,让传统“老戏”充满“新意”。持续开展“星期五剧场”“烟台戏曲演出月”等主题特色活动,不断打造烟台本地戏曲文化品牌。三是创新戏曲传播形式。鼓励戏曲表演形式、传播方式创新探索,支持不同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先导,提升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播力和表现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引进全国知名戏曲院团来烟演出,鼓励烟台戏曲剧目通过“保利院线”全国巡演,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一是突出正向激励,全面实行绩效分配。健全并完善国有戏曲艺术院团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与业绩、贡献紧密联系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实行绩效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实现个人待遇、贡献与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演职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创新评审机制,做好戏曲技术人才评价。联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不同专业、不同行业评价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启用职称申报管理信息系统,对职称申报、评审、缴费、公示、备案全面实行网上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行电子证书,实现职称证书网上查验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