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岩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艺术出圈’,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烟台文旅工作所提的宝贵建议。诚如您所言,烟台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市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根基。您提出的“关于‘艺术出圈’,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对我市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发展,提升烟台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突出高点定位,强化统筹谋划。一是长远谋划部署。将促进以京剧、吕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传承创新发展,以及以“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内容,写入烟台市“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指导长效推进、专项落实。二是重点布局推进。在《烟台市关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以及《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都将戏曲及非遗作为提振文旅消费、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盘子重点推进。三是分类精准施策。戏曲方面:实施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和“4+n”创作演出机制,对优秀吕剧剧目的创作演出予以资金奖补、扶持。非遗方面:在全省地市级层面率先制定印发了《烟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烟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实施细则》,对以剪纸传承人为代表的优秀非遗传承人予以每人3000元补助,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二、丰富高端供给,推动艺术传播。一是打造传承吕剧艺术精品。近年来围绕烟台地域文化,新创吕剧《社区书记》《西海地下医院》《红尘·诀》《突围》《衣家人》等一批优秀剧目,复排《姊妹易嫁》《墙头记》等传统剧目,丰富吕剧剧目资源,传承烟台吕剧艺术。二是提升烟台吕剧艺术影响力。近3年来先后有6部烟台吕剧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进一步提升了烟台吕剧的艺术传播力。其中吕剧《社区书记》进入保利院线多城市巡演,实验吕剧《红尘·诀》入选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吕剧《姊妹易嫁》赴北京参演全国戏曲演出周,29人在全省吕剧艺术节获奖,推动烟台吕剧不断迈向更高展演平台,讲好烟台吕剧故事。三是拓展非遗展示空间。2023年以剪纸为代表的全市优秀非遗项目高调高频亮相省市重大活动,展示非遗魅力,助力活动添彩。在“参”入烟台,拥“鲍”大海“2023山东夏日消费季”启动仪式上,郑德雁市长通过央视直播镜头,向全国人民介绍烟台剪纸、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等非遗项目。
三、创新机制形式,强化载体建设。一是打造特色艺术场馆。非遗方面:打造提升“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成为首批20个“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积极建设非遗工坊,实现市县两级“非遗工坊”认定全覆盖。吕剧艺术方面:拓展城市演艺新空间,丰富小剧场演出,成功打造全省地市级层面首个沉浸式小剧场,为吕剧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举办特色艺术活动。非遗方面:先后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烟台非遗生活节,集中开展非遗项目展演、非遗传习体验、保护成果展示等非遗展演宣传活动,推出全市首个非遗数字形象代言人,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展现新时代的光彩。吕剧艺术方面:定期推出星期五剧场、戏曲演出月等特色演出品牌,精选吕剧精品剧目开展“双演”巡演,“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弘扬吕剧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大力培养艺术人才。非遗方面:持续培育国家、省、市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省、市级传承人数量分别达到了8人、53人和256人,正金字塔传承人结构进一步巩固。吕剧艺术方面:成立吕剧艺术名家高赴亮工作室,实施名师带徒工程,特聘山东省吕剧院“梅花奖”获得者吕淑娥、一级演员董家岭、一级鼓师李天成为烟台吕剧艺术指导,以戏代教,精细指导院团演员提升舞台表现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既有工作基础上,充分吸收您提出的的“关于‘艺术出圈’,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相关建议,抓住文旅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大力扶持、推动戏曲、非遗等高质发展,带动烟台早日“出圈”。
(一)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严格落实吕剧及非遗发展相关的各类规划及扶持政策。持续深化实施“双演”及“4+n”创作演出机制,在吕剧剧目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给以全方位支持。争取烟台“小梅花班”戏曲人才培养计划早日落地,为烟台争创戏曲梅花奖筑牢根基。做优剪纸等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发放保障资金。
(二)做好吕剧艺术传承及创新发展。一是加大精品吕剧创作生产。建立导向正确、内容鲜活、群众喜爱、常演常新的剧目创作生产机制,聚焦经典、新编和改编剧目、原创新作等不同题材开展精品艺术创作。今年重点创排、提升吕剧《清官难断家务事》《红尘·诀》《拾子恩仇》等,丰富吕剧剧目资源。二是积极参加各类展演赛事。组织烟台原创吕剧申报各类奖项荣誉,发动烟台吕剧演员参加山东省吕剧艺术节等各类赛事展演,以赛代练,争取更多烟台吕剧演员获奖。争取吕剧《红尘·诀》参加保利院线巡演,提升烟台吕剧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三是扩大吕剧艺术传播。在星期五剧场、戏曲演出月、“双演”巡演、“戏曲进乡村”等惠民精品演出中安排一定场次的吕剧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吕剧,爱上吕剧,进一步繁荣繁荣吕剧艺术。
(三)推动吕剧艺术团体高质发展。一是做大培强专业艺术团队。做强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吕剧院、龙口市吕剧团、栖霞吕剧团等全市吕剧专业艺术团体。建立院团发展激励考核机制,依据创作、演出、艺术普及等方面绩效,每年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强化考核结果转化利用。二是建立帮扶机制。延续专业艺术院团与民间剧团的帮扶机制,在业务指导、提供演出平台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大青年吕剧人才培养,推动吕剧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是做好艺术档案梳理。对吕剧重点艺术资料的归档梳理,留存烟台吕剧文化艺术发展史料,加强吕剧艺术传承保护。
(四)办好非遗特色主题活动。一方面吹响特色品牌号。进一步擦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烟台非遗生活节两项活动品牌,全面展示全市上下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成果,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学习。以烟台市文化馆为依托,围绕非遗文化,推出“非遗星期六”文化服务品牌,打造“传统文化研学点”。另一方面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围绕庆祝中国加入联合国非遗公约20周年,创新举办剪纸邀请展等活动,开展非遗进社区、校园、宾馆等非遗七进活动,提升烟台非遗传播力感染力。
(五)探索非遗文创研发。一是开发传统文化及技艺。站在推进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再挖掘”与“再创作”的高度,积极推进全市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利用非遗资源对传统工艺作品进行孵化提升,打造一批传统工艺文创精品。二是支持非遗IP的跨界合作。加强与艺术类高校、文创企业等的合作,建立高校+企业+传承人“三位一体”合作研发矩阵,以市场化形式推进烟台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从包装设计和内容研发两个方面进行攻坚,确保打造出多款代表烟台的非遗文创好礼。三是加强文创网络运营。用好非遗文创运营平台,加强与微城之家等网络平台合作,指导非遗传承人走进短视频平台,展示技艺、销售产品。
真诚欢迎您多为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