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修订《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如下:
一、 教学计划
1、基本要求:开学前,学校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学校计划。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所任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在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厘清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制定。教研组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学校检查备案。
2、基本结构:基本情况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
二、课前备课
教师上课前必须按课时计划认真备课。备课内容包括分析学情、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资源收集与选择、教具学具准备、知识的温习等相关准备。实验学科的演示实验必须预先做一次。备课应着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方法的预设,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
1、集体备课。落实《莱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采用定时集中研讨和分散即时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研讨要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采用“主持人+集体讨论”模式,集思广益,在统一进度、内容的基础上,要重点研究教法和学法,以及习题的精选。坚决反对走过场、搞分工等形式研讨。集备记录交教务处审阅存档。级部主任和学科主任要定期参加级部学科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2、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熟通课标和教材,并结合各班学情,有针对性地撰写以课时为单位的纸制教案。新授课必须备详案,尤其是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预设。复习、练习课可以备略案。但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个人备课包括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单元备课内容包括: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简要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重难点;单元教法;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数及各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备课内容包括:教案编号;课题(章节);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课堂教学
1、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代课或停课。教师因事因病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调课通知单要通知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并报级部备案。
2、严格作息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教师应提前2分钟进入教室,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3、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仪表大方,不浓妆艳抹,不穿过于暴露的服装和拖鞋,不随便离开课堂,不接打电话(如带手机交给学生监督员)。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下课师生应互致问候或祝福。
4、教师上课提倡使用普通话,课堂语言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语速适中。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礼貌用语,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怨气。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要善于控制个人情绪,冷静妥善处理,不得因教育个别学生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遇见突发事件应果断处置,确保师生安全。
5、课堂教学应体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的原则,提倡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师生思维对话、情感交流。要寓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具备熟练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6、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勤于观察和巡视,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恰当运用描述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心和帮助学困生达到基本要求,想办法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教师们互相学习,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应养成观课的习惯,提高议课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尝试不断做出改变,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教师每学期观课议课不少于20节,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观课议课不少于30节;任教的领导干部观课议课不少于20节,其余领导干部观课议课不少于30节。观课后要通过一定形式议课,议课前被观课教师要进行说课,议课教师要写好议课总结,并上交存档。被观课教师要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并写出教学反思。议课教师态度要诚恳,谈成绩不夸大,谈问题不务虚。观课后教师要及时带观课本由级部分管主任签字确认。
2、观课类型有推门听课、如约听课、示范课、达标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凡属本学科的研讨课、公开课、达标课,本学科教师一律参加观课议课;学校举行的示范课,原则上没有课的教师都要观课。“青蓝工程”的师徒对、帮学对,按“师徒合同”观课议课。
五、作业布置
1、作业设计。作业布置要目的明确,认真精选,优质适量,切忌在知识、概念和原理的识记上进行单调、机械重复训练。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作业一般应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重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作业批改。教师要认真、及时、有效批改作业,并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汇集典型问题,思考典型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问题,要提醒其做好自主订正,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做好讲评,并作适当记载。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鼓励进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尽量做到全批全改,教语数英两个班或其他学科三个班以上的可以循环批改。鼓励教师探索出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批改方式。
六、教学评价
1、检测标准。期中、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各科试题使用烟台教科院统一命题(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单元检测由各备课组统一命题。单元检测命题要求难易适度、分量适当、题意明确、标点正确、图像清晰、字迹清楚。检测期间要做好试卷保密工作,考务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2、质量分析。每次检测结束后,各位教师要及时讲评试卷;各备课组及每位教师结合试卷数据统计,做出具体细致的质量分析。通过纵向(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横向(班级与班级之间)比对,实事求是查找原因,特别是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各级部在期中、期末检测结束两周内分别召开级部质量分析会和班级教导会。
3、常规检查。学校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检查结果作为过程管理的依据。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采取各种形式的检查。级部对教师备课及常规工作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教师的作业批改由教导处、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每周抽查一次,重点检查作业的数量、书写质量及批阅情况,抽查结果及时通报全校。期中、期末教导处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直接与教师考评挂钩。学校将逐步对教学成绩优异、师德高尚的任课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实行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