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集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办学情况分析
桃村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内共三所小学,桃村中心小学办学规模大,在校学生1634人,生源多为镇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子女,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大庄头小学、铁口小学办学规模较小,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生源全部来自乡村居民子女,生源质量相对略差。由于区域差异和办学理念差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量差别明显。
二、集团办学愿景
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以各校校长为理事长,各校分管教学、政教领导为副理事长,优质教师资源为理事的工作领导小组,重视制度建设、资源共享、考核评价,以课堂教学、德育管理为抓手,依托教学大比武和德育建设,开展线上交流和线下教研,共商学校间共融共进实施策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综合素养,强技能,增效率,出成绩。逐步缩小集团内三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差距,培养更多骨干教师,打造栖霞小学教育集团品牌。
三、集团办学原则
1.一体化建设原则
成立集团化学校联盟,实行资源联合、科研联手、信息联网、品牌联树。
2.品牌化发展原则
基于中心校的高端办学资源平台,结合本校办学实际,优化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形成体现各校实际的办学理念体系,并贯彻于学校的制度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德育管理、师生发展之中,最终形成各自的办学品牌并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3.规范化实施原则
开展集团化办学活动,要经过共同协商,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制度,并依据制度开展各项集团化办学活动,使每次活动计划详细、过程扎实、评价及时,并及时提炼总结集团化办学策略。
四、办学内容方式
(一)制度建设的共研共建
1.每学期开学初组织理事会会议,进行各校工作计划的分享交流,以及本学期集团化办学活动计划的制定。在消除制度建设差距的基础上,保留各校制度建设特色,达到制度建设共享统一,确保集团化办学推进机制。
2.每学期的期末时段,组织就某一个成功的管理案例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对一学期以来集团化办学的实施进行总结评价。重视过程性管理和成果总结共享,确保集团化办学工作有成效。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共研共建
1.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每学期安排学校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活动,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规范化实施。开展教材解读、教学教法教研等活动,因校因人确定适合本校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课程建设的共研共建的形式,可以是骨干教师的讲座,也可以是课堂教学展示,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研讨活动,邀请相关课程建设的专家进行专题引领,外出学习先进理念。
(三)学校课堂转型的共研共建
1.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领航教师”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德育建设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校各学科骨干教师比例逐步趋于均衡。
2.依托教学大比武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观摩采用同课异构和自主选题的方式进行,由三所学校轮流主持,由中心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依托德育建设,开展德育管理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打造德育优秀团队。依托青年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开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德育管理、师德提升等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实效性,加速成长。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德育建设活动、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晰,全员参与。
(四)学校教育科研的共研共建
1.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每学期安排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2.课题研究活动可以与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整合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五)教育资源共享共研共建
1.建立教学资源网络,优质教学微课程资源集团内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便捷资源。
2. 建立骨干教师网络,开展优质教师交流送教送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优质教研网络,建立学科教学联合体,由中心校组织,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开展常规性集体教研,在学科质量调研中联合命题,统一调研,共同开展质量分析。
五、集团办学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教体局与教育集团的协调机制,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办学理事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办学的疑难问题。
2.建立评估机制
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对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实时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
3.确保经费保障
理事长召开专项会议,依据教体局规定确保办学经费保障。
4.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及时表彰,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