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汇泉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计划(2024年)

日期:2024-03-04     

字号: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教体局的工作重点和教研室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提升学校发展目标,坚定学校发展信心。内铸品质、外树形象,实施1553行动,以打造课程精良、质量优异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家门口好学校为一个总抓手,以习性养成、课程落实、校本研修、课堂改革、学段衔接五大重点为支撑,以习性量化、课程拓展、教师培养、效率课堂、小初教研五大强化为载体,以特色突出、教学质量、家长满意三大提升为目标,扎实有效抓好常规管理,创新实干抓好教学改革,千方百计抓好学生管理,挖潜内部资源,激发内部活力,让汇泉学校小学部发展再迈新台阶。

(一)习性养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生的常规养成需要教师的用心与坚持,又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坚持以“小习性·大梦想”做为习性养成总主题,推动系列习性养成活动。

1.“无缝”常规:习性是生命的奠基石,而习性养成必定要通过常规来养成。继续抓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习性教育,让良好习性伴随学生学习始终。下学期要通过“班级常规”和“周主题活动”等让一日常规落地,并以《小习性·大梦想》习性量化为抓手,让学生对一日常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优化“习性养成积分制”,探索“攒卡法”“德育银行”等手段,激励学生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2.学习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习惯,倡导学习活动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将合作学习习惯指标纳入课堂比武的评价标准推进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3.优胜班组评比:开展全景式学习习性周优胜班级,月金牌小组等评比表彰活动,各班周五坚持开展周总结,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课程落实:加强引领,突出特色

1.完善学校五育并举的达贤课程体系,提升“泉+”系列特色课程品质,继续开设武术、舞蹈、象棋、机器人、编程、科学探究等特色课程,适时进行学校特色课程汇报。

2.加强书香、翰墨、戏剧、益智、科学探究五大拓展课程。

以母语教育为抓手,组织第十六届经典诵读大赛;落实小学部75+80古诗积累、组织班级阅读考级、儿童戏剧节等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继续推动三链接阅读工程,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共同体,做出阅读计划,开出阅读清单,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单元推荐的书籍,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购买适合孩子的书籍,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建立家长阅读指导平台,通过“暖暖的汇泉”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阅读指导文章、班级阅读活动等方式分享阅读经验,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升级翰墨工程,继续实施全科书写晋级活动,由学生自主午写练习升级为视频观看、读帖指导、临摹练习、背贴运用四步书写训练。六一前组织书写晋级比赛,学生自主参加教育部书画考级。基于新高考关键能力考察注重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数学益智课、科学探究课,2014 年春举行汇泉学校科技节。

3.创新假期课程,以项目化研究为推手,开设家庭翰墨室、家庭阅览室、家庭语音室、家庭益智室、家庭研究室与家庭实践室,丰富学生寒暑假生活,让学生在假期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三)校本研修:分层组织,优化策略

新学期制订学校的校本研修方案,从教育领军人才、班主任、骨干老师与达贤青年教师四个层面进行培养。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下学期通过“双生长”方式重点打造35岁以下达贤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所谓双生长即教学技能成长与教科研素养成长两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教学技能通过通用基本功一“两笔一话一技术”、师徒结对、观议课、集体教研与承担公开课促进发展:教科研素养成长重点通过周随笔、月阅读、撰写案例论文、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深度成长。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及时进行展评,让青年教师切切实实能得到看得见的进步,以期尽快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四)课堂改革:稳步推进,突出重点

继续推行4322行动研究,“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第三阶段的要求,落实以大单元为单位的大概念、素养目标达成的教学评-致性的课堂研究。如果2023年为大单元理论研究年、设计年(把路线图变成设计图),那么2024年将成为大单元课型实践年!(把施工图变成产品)。立足师情,化繁为简,把大单元的课常态上出来,上出效果来, 将是2024年课改的新走向。

1.教学比武;开学初制订教学大比武方案,推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科分成语文、数学、综合组、音体美四大组,从大比武中推选参加教学视导人员。

2.视导评估:充分准备教学视导工作,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评- -致性”教学研究第三阶段的要求,实行小组负责制,按照设计、审核、备课、演课、磨课、观课、评课的程序进行反复磨课,力争最优。

3.课堂改革:领悟2022年版新课标中关于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的课堂教学新要求,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结合相关成果,采用案例展示、同课异构、专家点评方式,深入探讨大概念单元学习的基本方法与路径。借加入国全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契机,构建小学部数学文化课程,提升数学教育质量。

4.质量监控以评价促发展,针对学科教学,形成可操作、有实效的质量监控方式,新学期充分利用学生寒假成果展示评价、全科书写评价、教育部书法考级、阶段性质量检测、学科项目大赛全面可持续地推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教师学科授课能力提升。

(五)小初衔接:密切配合,有效推进

做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我校一贯重视小初衔接工作,新学期小学部将与初中部密切配合,做好各个层面教育教学衔接工作。通过中小学教师学法讲座、跨学部教研,互相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等方面组织多维衔接活动。小学五年级教师注重小初衔接备课,在教学时注重对题目进行思维拓展,从而体会初中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怎样做?”。

展望2024年,我校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追求卓越的小学教育教学环境。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纽带,努力实现"做温暖童心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中都出彩”的教育愿景。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和提升的进程中来,共同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学校转制关键期,我们决心携手共进,再创佳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