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发展规划】栖霞市实验中学专项发展规划

日期:2024-03-14     

字号:

栖霞市实验中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一、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栖霞市实验中学

所涉学段

初中

学校负责人:衣晓东

项目联络人:郭惠平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务

衣晓东   

副组长:郭惠平      

组员:牟雪梅、费祯红、孙加君

工作小组组长:牟雪梅

57

大学

教育管理

校长

郭惠平   

副组长:郭惠平      

组员:牟雪梅、费祯红、孙加君

工作小组组长:牟雪梅

52

大学

历史

副校长

姜丽红

51

大学

英语

教务主任

费祯红

50

大学

数学

教研主任

孙加君

51

大学

计算机

教研主任

二、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办学特色:栖霞市实验中学是栖霞市教育体育局直属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重点中学,学校管理以办学目标为基准线,以“三风一训”为基本点,正向并可持续发展着;教育教学以“问题驱动课堂”为主阵地,以“互联网+”为辅助手段,进一步规范化、特色化,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条件: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计划,在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建设与整合等领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重新规划改造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加快了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校园网络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全部升级为支持三层组播的万兆交换机,班班通及办公网络实现了千兆到桌面;49套 “班班通”设备全部升级为65英寸智能交互平板+数字视频展台的新设备;校园及楼道监控设备由模拟信号全部更新为数字信号;新建一处高标准录播室,一处多功能室,改建了数字地理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购置了一套移动网络电视编辑、转播设备,可同步推送到栖霞、烟台两级教育主管部的视讯平台。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

核心诉求: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形态,转变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空间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自主学习;运用智能技术营造情境化学习环境和推送个性化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新模式。

三、学校发展SWOT分析

(请利用SWOT工具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S

1.学校构建了扎实的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软硬件设备齐全,网络有保障

2.学校教学改革气氛浓厚,教师参与培训、研究的机会多

3. 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普及。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具模型

W

1.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现有信息化理念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学科教学中对数学化资源利用不充分,不能满足深度课堂的教学需求。

 

 

O

1.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2. 作为山东省信息化试点学校,享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3.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4.学校现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

T

1. 资源建设数字化对全体教师信息化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评价方面想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更好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

3.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四、学校发展愿景

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五、学校绩效目标

 

1.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主要包括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优化配置局域网;资源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自动化;网站建设多元化;网络管理制度化。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4.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学生。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六、校本研修方案

校本研修绩效目标

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位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其中25个实践学时;每位教师要提交3个能力点的相关优秀材料;学校层面提交1个教研活动简报;每个教研组提交1个教研活动简报。

可选的绩效目标*

面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常态化,所有教师能做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数字班教师能够利用班级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混合学习环境教学,班主任可以利用数学化资源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面向学生:学生能通过课堂感受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能借助技术工具发现与解决问题,数学班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测评达到100%,学生各学科优秀率、合格率居全市前列。

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研修内容

理念与模式: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同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不断优化数字化平台,探索出更优的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教师自己也向着新型专业化技术人才发展。

 

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判断。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演示文稿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

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真实需求。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探究型学习活动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利用技术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从而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研修形式

三级模式:

1. 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研修

2. 大学科组为单位的分学科研修

3. 教研组为单位的年级研修。

通过采取分阶段、分学科、分层次、分内容的不同形式的研修,采用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相结合形式,实现全员参与让信息化影响带动到每一名教师。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2025年3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网上研修

衣晓东

2025年4

自主学习:微能力点提升工程

郭惠平

2025年5

以微能力点选择为依据,分学科组进行成果展示

姜丽红

考核要求

1.每位教师要完成50学时的学习,含25个校本实践学时;

2.每位教师全程参与学科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3.每位教师至少通过其中3个微能力点的认证,并提交相关认证材料。

机制设计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