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3月12日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刘言寿主任、教科研中心的王殿玲老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同课异构”展风采
中心发言人:贾玉玲
一、活动讨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24年3月12日,数学组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初四的王少梅老师和杨静老师分别就“图形的旋转”这一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王殿玲老师全程跟进,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青年教师王少梅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节初四数学复习课,她由赵爽弦图的动态展示引出课题,循序渐进地复习了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图示,并以题为引,归纳了几种旋转的常见模型和解题策略。年轻的她自带磁场,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整节课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很好地感受了旋转的魅力以及通过旋转解题的简捷之处。
杨静老师则有条不紊地为展示了一节别样的课堂。她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图形中的“共顶点、等线段”特点,从而得出旋转方法。与中考的图形变换题接轨,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她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整节课,教师从容有度,轻松驾驭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老教师的沉稳和安定。
二、活动总结
讲完课后,大家各抒己见,精准评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初四评课:王老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杨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几何画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旋转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快速直观了解旋转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题目的选择能简单点,效果会更好。
初三评课:王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开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适时进行点拨与总结。杨静老师的这堂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知识体系,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的方式复习旋转的性质,然后总结点拨,在解决问题时一题多解,强化用旋转的辅助线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进度较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
初二评课:两位老师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若设置的难题数量少点,学生课堂反应会更好。
初一评课:王老师善于归纳总结几何中常见模型及其解题策略,通过复习让学生感受旋转在解题中的妙用,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教学年限较短,在题目的选择和规范性上稍显欠缺,备课仍需加强。杨老师通过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旋转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旋转的三要素及性质,巩固旋转的相关知识,再通过旋转方法解题,体会旋转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由于所选题目较难,只注重了思维方法的点拨,忽视了必要的反思和总结。建议加强复习课备课,精选习题,回归课本,研究教材加强一题多变,重方法总结,重素养能力提高。
三、活动成果
教务处刘言寿主任指出,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引导作用;课堂积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注意规律总结和学生反思;深研课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王殿玲老师分别从题目的设计、课堂教师的表现、思想方法的总结、核心素养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一一进行点评。她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选题要典型,要有价值,凸显问题意识;要重视素养导向的思维对话,她的点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教而不言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让我们追寻对教育的美好憧憬,坚持教研之路,聚集体智慧,备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