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日期:2024-03-01      来源: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字号:

一、体育课教师、训练教练员、体育活动组织人安全责任要求

任课教师、教练员、活动组织者是第一责任人 ,必须对学生和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训练。对严重违反安全要求、纪律的学生和人员进行必要的纪律处理和行为约束。上课或进行体育训练时,可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或指定地点要求其进行安全训练或反省,不得将学生逐出控制区之外或让其回班。体育活动、比赛、运动会时 ,对该类学生可同样处理或交给班主任处理。

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节假日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视具体活动内容,要经体育领导同意后报学校教务处批准。必须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私自组织学生训练,后果自负。

体育组每学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体育老师及管理人员要给学生讲清楚,有缺陷的器材要停止使用,室外不能立即修复、更换的场地、器材,要有禁用标志,或提示语。

二、学校体育活动主要组织形式及安全要求

体育课:一般在正式上课时间段内学生按班级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开展一到二项运动;

体育活动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课一般在活动课时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参加体育活动,教师适当进行管理;课外体育活动则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活动;

运动会: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多种项目竞赛活动。

不论是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外体育活动还是运动会等,教师及组织者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十分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工作。

(一)体育课教师要求

1、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并且掌握体育运动有关的安全知识以及事故处置能力,因为教师往往是体育课学生安全的第一(直接)责任人。

2、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上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应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能把握重点关键。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加强安全保护。

3、每节课应根据授课内容易发生的事故及其危害向学生反复强调,要讲清动作要领、保护措施,并落实到每个学生。

4、每节课应根据授课内容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隐患,如器材的牢固完好度,沙坑的松散度等等。5、体育教师应及时通过班主任对授课班级的每个学生健康体能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授课时从参加项目到训练要求因人而异,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忌一刀切。 要遵循规律逐步加大运动量和体能训练要求。

6、体育教师单独带班使用一个活动区域分组分项进行训练考查时,应事先勘察各分组分项的场地,尽量做到互不干扰;划分好小组,落实好小组负责人、安全员:教师除加强巡视,全面关心,更应把握重点,给易发事故、危险性较大的场地上的学生以更多关心与指导。

7、几个体育教师带班同时合使一个训练场授课时 ,应事先互相通气,划分好场地,了解彼此各场地区域授课项目内容;授课时事先提醒同学切勿步入对方危险区(如投掷区等,并做到相互照应,免生意外。

8、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学生管理;对服装、鞋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马上纠正或制止。下课后要整队,做简单讲评;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班主任。不能出现在课堂上体罚学生现象

(二)体育课学生安全要求

1、体育课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2、为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上体育课时学生不得佩带胸章、胸卡、手表、钥匙、饰物等硬质物品,不得持、带与本课无关的任何东西。有关的如不立即使用,应放在活动区外。

3、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 ,服从指挥,按老师的要求以正确的动作认真完成练习。上课、 训练时,学生不得不有不合安全要求的言行,特别不准干扰他人训练,严禁打闹、捣乱、恶作剧等易造成对他人伤害的行为。如因此而对他人造成伤害,责任自负。

4、上体育课时学生要以正确的方法使用体育器材、设备未经教师批准或自不会使用的器材、设备学生不得使用。

5、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的动作,需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保护下练习,完成掌握后方可自行练习。

6、学生上课时、训练时要自行检查场地、器材等是否合乎要求、如不符合,应向老师提出或自行避开、更换等。学生要有自我意识和能力。上课时学生不准进行非教学要求的活动,更不准进行非教学要求的活动,更不准私自离开教学活动区。教师要严格考勤。

(三)体育活动课与课外体育活动

1、一个班级活动时,应分成若干个锻炼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根据锻炼项目内容、要求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

2、同一年级几个班级同时活动时,应按班指定活动项目内容,在指定区域活动,并由班干部组织进行。

3、分散活动前先集中,做好活动安排,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活动课全过程教师必须在场,不得离开,要加强巡视、检查、指导,对事故易发项目组(班)或区域给更多的关心。

5、活动课结束,亦应整队集中,清点人数,进行讲评,检查安全情况,做到善始善终,使体育活动始终置于老师有组织、有领导情况下有序进行。

(四)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学生安全要求

1、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制定的活动场地进行。凡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

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

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去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备,不做有危险的动作,不翻越场地栏杆。

4、运动队训练按教练员要求进行。

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以外,都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严肃处理。

(五)运动会

1、成立组委会,制订运动会实施计划,根据学生男女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定运动会项目,编排运动会程序,做到科学合理。

2、严密组织,每个竞赛项目均应根据参赛人数的多寡排定一定数额的体育老师担任诸如运动员报到点名、带队出入场、发令记时、记名次、各项裁判纠察工作,责任到人,保障安全。

3、各个项目竞赛在开始前视情况不同,负责该项目的教师应认真仔细检查场地和所使用运动器材,并教育或组织参赛同学做好赛前准备活动,增加安全系数。

4、各个竞赛区彼此间应保持一定的隔离区域,不相互交叉,并限定参赛运动员活动范围,不得擅自闯入其他项目竞赛区。

5、让同学按班、按年级入座观看,未经教师许可,不得进入赛区;同时组织一定数量学生干部担任运动会纠察,负责维持各区域竞赛秩序,做好观赛区与竞赛区、竞赛区与竞赛区之间的隔离工作。

6、运动会现场应设救护站,备好急救物品和器材,校医坚守始终备好负责接应的车辆,随时应急,不得延误。

三、体育器材、设备的安全规定

1、场地、器材设备要符合体育运动的安全要求。

2、体育保管室设专职保管员,对器材、设备进行管理。要求及时检查、报修、更换。力所能及的要及时维护、维修保管员应及时整修运动场地。

3、教学用器材必须课前领出,课后归还,并实行登记制,人为损坏、丢失器材要赔偿。

4、课外活动学生借器材必须如实登记,按时借,准时还,如丢失或损坏要负赔偿责任。

5、节、假日等非教学、运动时间内,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一律不允许外借或有人员活动。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特体学生。不能上体育课的特质学生必须和班主任沟通。

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 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班主任(相关领导)和学校领导。

2、及时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情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拨打120急救,并且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班主任(相关领导)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教委相关部门。

5、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