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指导精神为依据,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落实常规教学管理为基础,以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为突破点,以强化过程管理为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使我校的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把每一步做精做细。
坚持好教学管理的常规化。充分发挥教学视导、督导对常态教学的督促与指导作用,改进和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意识和备课的实用性,提升教师备、教、研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每一步的精细化。加强管理的精细度,从小事抓起,做小做细使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监督引导作用。使对教师的评价趋向于合理、公平、公正,使每名教师都能发挥最大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上进心。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树立健康的教育质量观。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标学习的各项要求,有序推进我校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认真部署安排,通过理论研究、课例研究和课堂展示,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3.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
加大对教研活动的督促力度,使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真正从教研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加大教师常规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力度,将教研组活动和各位教师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切实提高备课组集体教学研究工作水平,切实改进课堂教学。
不定期举行校内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邀请教研室教研员现场进行指导,通过活动查找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加快教师转型。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立足青蓝工程,加强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准确把握教材,早日独当一面。促进青年教师真正从学习型到创新型、老教师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
5.开展师生基本功展示活动。
加强师生基本功训练,举办教师书写基本功展示活动。抓好学生的晨读和午写,坚持每日一练,每日一读,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墨香校园”。通过学生书写展示活动,督促学生将练字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书写质量和书写速度。
6.大力发展特色项目,突出校本教研能力。
立足我校实践园地、养殖基地的建立,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突出我校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的特色。大力发展具有文化传承的社团项目,举办烟台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将研究做细做透,让学生更大程度的参与劳动过程,参与教材的编写,参与项目的研究。
7.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方式的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着重加强对教师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各年级、各学科, 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加强对微课、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学科年级内进行研讨,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8.继续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加强课题的管理工作,定时、定点开展研究活动,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目的。
三、工作措施
1.抓两项常规,实现教育规范提升
(1)抓备课: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大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巡查力度,检查情况以通报形式集中反馈,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加强每日巡课制度,严禁教师无教案上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集体备课流程,确保实效。
(2)抓上课:成立校长班子、学科组长听课小组继续开展“随堂听课”活动,驻点课堂把脉问诊,确保常态课质量;组织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资深教师观摩课以及年级组考评课等,多课并举打造高效课堂。
2.抓课程建设,实现育人功能提升
(1)优化社团活动课程:保留原有优势社团的基础上,开发涵盖红色传统文化、体艺教育、劳动教育、科创教育、人工智能等普及性和特色化相结合的社团活动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的需要。
(2)融合本土教育资源,厚植乡土情怀、家国情怀,为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发扬人文精神奠定基础。充分努力挖掘自身的校园文化、地域文化,重视当地的知名物产、自然历史遗迹、古今名人资料、传统文化习俗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呈现,使相关知识入脑、入心。以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参与为导向,通过实地考察、观摩,挖掘其中的育人因素,将育人要素准确、深入地融入课程设计。
3.抓四支队伍,实现管理效能提升
(1)打造有干劲的服务教务团队:实施中层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分层分类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全员培训,提升中层干部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锤炼严谨、务实、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
(2)打造有闯劲的级部管理团队: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的骨干教师担任年级部长,进一步优化年级部管理构架,实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下沉式管理,以促学校管理工作更加扁平化、系统化。
(3)打造有钻劲的学科管理团队:加强各学科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各学科组长及备课组长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好本学科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促进教师整个专业提升;建立学科组考评机制,提高各学科组长工作积极性。
(4)打造有拼劲的班级管理团队: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提升专业素养;修订并完善有关制度,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效率。
4.抓减负提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构建作业体系,规范作业管理:构建“1+N”作业体系(“1”为日常书面作业,“N”为专项特色作业),鼓励教师创新作业设计;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不定期进教室、办公室进行作业督查,杜绝重复、机械的低效作业。
5.抓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我校极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创设“十七工坊”、举行“农耕文化用品用具展览”、绘制我的“家谱家庭树”,讲好“家风故事”大赛、设计五育并举劳动五星勋章、开展“我与农作物一同成长”主题活动、举办“春耕诗词竞赛”、开展“春耕节文化节”等活动,增加师生对农耕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农耕文化在学生们的身边处处开花,奠定了学校劳动品牌,拓展了农耕文化实践研究。
6.抓学习习惯,重基础强实功
(1)常规练习
每天20分钟的汉字书写、数学口算、英语字母练习,从最基础的内容抓起,一步一个脚印,狠抓学生的听、说、写、思各方面学习习惯。
(2)主题月活动
一月一主题,通过主题活动夯实学生学习习惯。9月“妙不可言”语文文化节之——经典诵读;10月“振兴工艺,科技筑梦”第一届科技文化节活动;11月“惠思善讲,数你精彩”数学文化节之——数学小讲师活动;12月“灵动指尖,信息赋能”第一届信息文化节等活动。
7.踏踏实实抓教研,实实在在促教学
(1)加强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深化课堂改革
一是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明确主题,确定发言人,保证时间,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听、互教、互评活动,形成教师互动的局面。通过教学观摩,评课反思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形式深入教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是加强网络教研,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教研室的安排,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教师。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本学期继续采用多种形式听课。A.随机听,校级领导、教务处人员、各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大“推门听课”力度,了解教学情况,有效促进教师重视平时的日常教学。B.指听,即指出要听的教学内容,针对某个专题进行研讨,探讨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方法。C.互听,即各位教师互听,取长补短,人人都有听课笔记,要有评议内容,杜绝以抄教案代替听课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加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2)依托学科研讨,提高教研能力
根据教研室和教研共同体的相关安排,不定期举行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同学科、跨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找问题改问题。听评课时邀请教研室教研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突破点。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查找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3)规范作业设置,动脑多于动手
掌握第一手资料,减轻课业负担。教务处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反对“加班加点”、“课内损失课外补”、“题海战术”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4)增强培优意识,加大对学困生的帮扶力度
学期初各班各学科制定培优和帮扶学困生计划,责任到人。从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力求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对优秀学生的薄弱学科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教务处将加强过程监控和效果考核。
(5)充分发挥堂清、日清、月清的作用
三清随教学进度,及时进行检测。同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研究分析教与学情况,分析教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质量分析落到实处。
8.抓队伍建设不拖延,不断学习求进步
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落实加强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立足岗位练兵,加快青年教师的蜕变,发挥教师成长学校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继续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 学校定期对全体教师就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教学手段现代化、教材等进行培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经验不足,能力需要锻炼的特点,主动“充电”以尽快适应要求。
2.鼓励教师利用办公空余时间开展的读书活动,力争每位教师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使自己的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学校位教师提供基本的教育教学报刊、书库等,鼓励教师拓宽视野,扩大格局,多读多看,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和底色。
3.大力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学校着重落实对参加工作时间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通过同年级新老结合的教师编排,督促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取经,鼓励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和技巧,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发现、完善和提升。
认真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具备骨干教师潜力的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走出去,多听多看,多讲多练,多想多反思。同时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骨干力量带动全体教师互帮互学,互听互研。
本学期,继续结合教研室的安排,加强对种子教师的培养。采取专业阅读、听评课、论文写作、课题研究、业务考试和技能比赛等形式,开展“种子教师”的培养,周密计划、严格落实,从而保证培养效果。
4.开展微课比赛,组织和督促任科教师参加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学习、培训,进一步开展学科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整合的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形成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良好氛围。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配档表
月份 | 主 要 工 作 |
九 月 份 | 1.制定并交流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根据新教材进行新的作业设计 3.进行各种常规听课活动 4.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活动——一年级好习惯训练 5.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6.建校百年校庆活动 7.平行线教育集团邀请联动·慧学集团语文送课下乡活动 |
十 月 份 | 1. 教师微课比赛 2.平行线教育集团邀请联动·慧学集团数学送课下乡活动 3.第三届校园科技节活动 4.课题、教学成果结题 5.栖霞市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研讨会 |
十 一 月 份 | 1.劳动技能大赛 2.阶段性基本能力检测活动 3.教学常规检查 4.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活动三 5.栖霞市第二届“三名”仿课活动 6.烟台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总结提升会 |
十 二 月 份 | 1.组织督促期末复习 2.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活动四 3.进行各种常规听课活动 4.青年教师汇报课 |
一 月 份 | 1.教学常规检查 2.期末检测、阅卷、质量分析 3.组织教导处、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