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2-28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凤品教育”以凤凰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朝阳气息、君子风范,以“用心做事、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引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品质”。学校发展按照顶层设计—中层规划—基层落实的推进思路,强化学校规划与过程管理,促进学校发展目标清晰化、过程管理科学化;跟进“校本研修与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品牌发展,通过创建凤品文化、打造凤品课程、建设风品课堂、锻造凤美教师、培养雏凤少年、践行品质教育。

二、工作要点与推进策略

(一)夯实常规管理,提高教研实效

工作目标与工作要点:

1.夯实常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海阳市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2.开展好2024年3月 “双常规月”活动,规范学校各科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提升作业品质,加强阅读教学与指导,遵循全面发展、自主选择的原则,将学生作业“层次性、多样性、反馈性、指导性”的目标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中,巩固知识、培育特长、提升素养。

3.学校重点工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教评”联动课堂建设及教研组建设。

活动安排:

1.学习小学室教研计划,完成本学期的计划制定。

2.教师业务学习内容:《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海阳市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3.召开学科教研会议,明确下阶段学科常规规范要求。

(二)深化校本研修,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工作目标与工作要点:

1.继续抓好“凤美教师”成长团队建设。

继续坚持实行“骨干带动,团队引领,协作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成立雁式发展团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凤美教师成长团队”建设工作,对入职三年的青年教师开展“订单式”培训,不定期组织粉笔字、希沃白板和班主任工作培训、读书交流等活动,帮扶新教师解决在入职初期的问题和困难,提升新教师基本素养。

2.组织展开“共同体研修”与“影子培训”活动。组织共同体学校展开主题研修活动,依次为依托着力推进“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定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到“目标学校”进行“影子培训”,学习常态、实效的教改成果,感受常态教研的状态与魅力,解决本校教改瓶颈问题。

活动安排:

1. 2024年2月,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研读工作,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研讨,实践。

2.2024年5月,组织开展“共同体”研讨活动。结合校情组织“学评教联动课堂”开放活动。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工作目标与工作要点:

1.抓好每周的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组建设),要求必须有核心问题,有主动参与,有系统研究的话,有实际改进,体现主题、过程、效果;重点解决课程目标的细化研究、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行为规范、学校习惯养成策略等。学校新品质课堂突破点为“学评教联动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研究。发挥团队优势,团队之间领出去(学科领导)、帮一下(骨干教师、优质课)、赶上来(薄弱环节)。

2.落实《海阳市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针对近几年新入职和调入教师较多的现状,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青蓝工程“师带徒”活动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团队专业研修活动,本学年着重打造学校教研组长这支年轻的中坚力量,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活动安排:

1.制定学校教研计划和各学科、教研组教研计划、配档。

2.规范教研活动的四个“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在学科领导的统一要求下,进行常规教研和主题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组研讨机制。

语文每周二下午第一、二节,道法每周三上午第三节。数学每周三下午一、二节、英语每周四下午一、二节,科学每周四上午第三节。

3.主题教研“两个一”活动: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是围绕新品质课堂建设继续进行“学评教联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分学科围绕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4.2024年3月,组织推进青年教师课堂过关课活动。

5.2024年6月,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师带徒”成果展示汇报活动。

(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深化新品质课堂研究

工作目标与工作要点:

1. 深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学校要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结合核心素养课堂改革成果,依据《海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本年度《联动课堂主题教研实施方案》。在常态课堂管理上,本学期,小学室将安排入校推门听课活动,将常态课堂质量同步纳入考核,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推门课、展示课、研讨课等课堂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学习、领悟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结合“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组织开展本学科课堂自主学习策略专项研讨活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基本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2.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化上学期“学评教”联动教学策略研究,着力推进“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在关注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研究的同时,更关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将新品质课堂建设的重心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移,结合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同时,结合各学科具体教情与学情,确立各学科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研究下的学科关注点,继续落实“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的主题教研活动。遵循“研习主导,自下而上,逐层推选,资源辐射”的原则,组建研究团队,带动校内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好全校性的“磨课”“晒课”活动,围绕各学科组的优质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活动,打造名副其实的“学评教联动课堂”。

3.深化新课标与教材研读活动。学校要继续组织教师投入“新课标学习年”活动,借助省、市、县各级资源,展开多形式的学习活动,按周次、月份细化学习重点、留好笔记、组织研讨。各学科围绕核心素养概念、典型课例、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综合评价等方面组织研修,确保学习有实效,做好迎接小学室组织的教师新课标学习专项调研工作。

语文:一要加大新课标学习力度。认真研读总目标及学段要求、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业质量描述、课程实施建议,内化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清晰教材各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并以“任务”引领教学;二要准确解读教材。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典型课例进行研讨,全面提升教师教材解读与把握能力;三要深化作业研究。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探索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要关注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素,重视作业设计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凸显作业培养核心素养的价值;四要加强备课与上课研讨。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要体现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从理解内容、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突出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题的处理。

数学:一是深化学习并落实新课标要求。研读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实例分析”,引领教师把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实施路径,持续改进教学行动;二是加强教材研究。着眼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信息窗知识点三个维度,从重点体系、重点单元、重点课例入手组织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材解读与把握能力;三是深化备课与上课研究。以“学评教”一致性、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理念,集体备课要整体性分析安排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与各课时教学侧重,个性化备课要切实落实各课时的前后关联,精心匹配学习活动与题型、题组,提高学生学与练的质量;四是深化作业设计研究。展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研究,提升课前导学作业、课后巩固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质量,重视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前置性、多样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英语: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内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及落实路径,结合课标中的“学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描述”,优化教学设计;二是深入解读教材。重点关注四个方面:语篇蕴含的育人元素(尤其是提取隐形的育人要义)、文本在教材中的主旨结构和核心语言、文本中的主情景图、插图等非语言文字信息、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三是基于“大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秉持“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四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科学:一是结合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精准解读教材,关注核心概念的进阶性,正确处理不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阶段性特点,在探究与实践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二是围绕“大概念”展开集体备课,结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新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依据 “提出要求-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堂磨课-课后交流反思”的基本流程展开集体备课,内容上要呈现科学概念进阶,既要关注学生已有前概念,也要关注本次概念学习是为将来哪些概念学习做准备的思考,避免超纲教学;三是做好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按照四个维度分开撰写,要写出运用哪些方法做什么,教学活动与课堂评价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落实“学评教”一致性要求。

道德与法治:一是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内化道德与法治学科五个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落实路径,结合课标中的“学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描述”,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流程、评价任务、评价量规等;二是推进“智德文法”四元课堂建设。结合时政热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法规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备课时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德育教育原则,以德育目标、情感目标为轴心,预设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活动,并确保评价任务、评价量规与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三是做好3-5年级的质量检测活动。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检测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法治观念、品德修养、日常品行表现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活动安排:

1.2024年2月, 各学科结合“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组织开展本学科课堂自主学习策略专项研讨活动。

2.2024年3月,组织开展以“学评教”联动为推进策略的学评教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活动。

3. 2024年4月,组织教师进行“学评教联动课堂”赛课活动。

4.2024年6月,组织各学科开展教师新课标学习专项调研活动。

(五)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力促学生素养提升

工作目标:

整体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生阅读、学生学业”等工作,继续组织学习教研室下发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果汇编》,抓好学期初的“双常规月”活动,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业质量保障、阅读能力提升”等重点,力促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高。

1.强化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继续巩固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培养成果,建立完善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于五月份开始加大与幼儿园的衔接教育,加强与幼儿园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各学科要精研并落实“十大学习习惯”的典型经验,完善推进策略,抓住“双常规月”契机,启动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良好学习习惯评价表彰机制,丰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成果。新学年,学校要继续选点推进,在保持基础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加大对有效倾听、负责任表达、结构化导图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奠基工程。

2. 提高学科学业质量。重点了解学生假期作业的落实情况,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教学工作。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对上学期的学业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并落实新学期提升学科学业质量的行动计划。要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描述”作为评价质量的主要参考依据,严把备课、上课等常态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关”,将学业质量研究纳入“每周一研”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作业集体备课、阶段性“学讲评”、错题归因分析、作业矫正练习、待优生转化等学业质量提升工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校将通过教学视导、专项指导、质量调研等形式跟进指导,推动学生学业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3. 抓好学科能力培养

语文:朗读、书写、背诵、口语交际,数学:口算、估算、数学实践能力,英语:口语交际、听音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操作;道法:调查采访能力。

活动安排:

1.学科领导每月对教师的学科教学常规进行跟进指导,留好过程性材料。

2.各学科组随时整理完善管理档案(按学校下发的档案展评材料),迎接小学室期末教学工作督查。

3.学校组织每月评选学习习惯标兵。

4.学校将加大对学生学科基本能力的指导、检测、监控力度,每月在教师检测的前提下抽查一次。

5.学校组织学生学业水平期末检测活动;

(六)持续推进阅读教学改革

工作目标与工作要点:

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要继续推进语文、英语两学科的阅读教学研究,引导各学科教师推进全学科阅读,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感与责任意识。

语文学科:要组织教师依据烟台市《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见》《基于教材的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推荐篇目》,落实本校的《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推进方案》。通过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图书漂流、读书节征文比赛等活动,总结并完善本校的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成果,做大做强阅读品牌;要全面推进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作,依据单元重点训练目标,进行拓展阅读和整合阅读具体策略和实施方式的研究;要依托单元导引、示范阅读、自主阅读、读写联动和延伸阅读等阅读教学基本范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英语学科:以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内外阅读融合研究》为依托,持续做好“单元拓展整合阅读”的研究工作,各学校持续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其余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海之阳小学英语”公众号推送的与主教材相匹配绘本故事,进行有计划地阅读。

活动安排:

1.上好每周的阅读课,两种课型---好书推荐课;读书汇报课。

2.开展读书月活动,组织中外经典诵读比赛;

3.2024年3月,语文与英语学科对“阅读教学”进行跟进指导。

4.2024年4月,组织英语教师第八届现场口语才艺展示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