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高效课堂建设,主题教学研究,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教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展好工作,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协调、稳步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开展业务学习,了解教育发展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执教能力。
1、借课程改革的契机,认真梳理教材结构,学习新课程标准,参照新的目标体系,确立课堂实施策略,让教学实施有据可依。
2、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培训,了解教育发展方向和教育导向,及时更新观念,转变策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
3、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培植不同领域的骨干力量,通过案例征集、教师沙龙、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习,提高教学品位,思索教改方向。
4、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纲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转变教师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明确教师职责。
(二)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细化常规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
1、加大教学常规管控力度。以《省范》为依据,制定学校《课堂教学“十不准”》,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师规范性意识,指导教师规范教学。加强教学过程化管理力度,努力完善常规过程性检查、指导以及评价、反馈工作,对教师整体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加大公开课、随堂课的听评力度,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规范、记录,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校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上课、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总数不少于3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加大课程实施推进力度。开展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和研究,积极开发推进综合实践和劳动课程的研究落实,强化意识,健全制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课程和学生社团指导工作。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继续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3、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改革,以实践促实效。通过教研活动、课堂大比武活动、青年教师年终赛课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年轻教师,树立学科骨干;细化、落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加强教师备课、作业设计与批改、读书与感悟、学生综合实践等的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并做好及时反馈和沟通,以保障问题妥善适时的解决。
4、加强备课管理,强调教师的课前准备。
继续改革电子备课模式,加强同级部、同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协商。以减少数量,注重质量为目标,改革原有备课模式,由各科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电子备课每周整理传送一次,教研组长按进度记录教师备课完成情况。工作不满四年教师实行手写备课。
5、认真开展好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能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班级设立图书角,制定读书计划,做好读书借阅管理工作,营造书香校园。
6、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信息档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使学校的各项管理更规范,更细致。
7、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关注学习习惯的长期性和时效性,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8、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合理安排课程,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
9、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各种配备齐全的功能室,上好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做好各兴趣小组的创建和训练,并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和整理。
10、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各教研组要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计划中,有效指导学科教师针对各年级的学生开展好课外指导活动。
11、积极推荐数字化校园建设。借助信息化应用能力工程2.0项目的推进,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为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全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放在学校的首要工作,教师在认真施教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深化课改实验,加强教学研究,开发利用好校本资源,加强教师教研能力的指导和培训,以教研促发展。
1、加大对教研活动开展得管理力度,以政策保障实施。教学研究做到时间固定、内容确定,有准备、有生成、有效果,通过教学研究真正解决课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2、更新工作思路,提升教研品质。因地制宜,活化教研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教研活动。
3、做好专题研究,确保教研从小处着手,真正解决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每个教研组认真确定教研课题,认真组织好大、小课题的研究。
4、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着力研究不同层次学生施教策略,以多种活动的开展,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持续推进《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并做好各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5、提升骨干教师的能力,努力打造名师团队。鼓励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大胆探索,主动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电教优质课比赛、实验教学优质课比赛和“一师一优课”的评选,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借助学校的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合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
1、重视加强学科基本能力培养。重点关注语文的经典诵读,数学的口算,英语的口语、朗读、各学科书写等能力。加强学科整合,以点带面推进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实践。
2、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研究。一到五年级每周开设写字课,一二年级为硬笔书法,三四五年级为软笔书法。加强学生的写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对学生写字教学研讨,通过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升学生基本的写字技能。
3、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本学期学校分级部开设多个校本课程,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校级管理模式,完善校级管理档案,强化管理职责,搞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升综合实践教师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意识和能力。
(五)合理发掘和运用学校资源,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1、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加大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的考核力度,确保绝大多数教师均能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监督推进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2.0,安排专班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信息统计、教学设备操作等培训,使每一名任课教师熟练操作班班通电子设备、录播教室的应用与管理,组织好教师参加教师远程教育培训。
3、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全面铺开智慧校园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学生综合实践电子档案袋,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扩大教师的影响力和学校的知名度。
(六)改革评价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评价所起的导向性、激励性、公正性,保障学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为提高教师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我们将继续加大过程化管理力度,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为目标,奖惩分明,突出骨干教师的核心力量,以评价为杠杆,激励全校师生不断进步,为创建规范化学校而不断努力。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配档
时间 | 主要工作 | 负责人 |
2月份 | 1.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会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3.音体美教师专题会议 4.班主任工作会议 | 王晓彤 王建平 郭祥云 陶琳 |
3月份 | 1.学生托管工作的调研与实施 2.教学工作布置、各组教研计划制定 3.“校长听课”各组推进 4.青年教师跟踪指导课 5.美术作品汇报展示 | 王建平 各教研组长 王建平 郭祥云 谭燕燕 |
4月份 | 1.学生学科能力测试 2.电化教学优质课比赛 3.学校2023年春季运动会 4.学科大单元检测 5.家长会 | 王建平 郭祥云 张骏 王建平 郭祥云 |
5月份 | 1. 教师教学常规期中检查 2. “一师一优课”校级评选 3. 班会课校级评选 4.“六一”儿童节筹备工作会议 | 王建平 郭祥云 郭祥云 王晓彤 |
6月份 | 1.庆“六一”艺术展示活动(艺术节) 2.各学科学生能力测试 3.经典诵读校级评选 4.教师备课赛课 | 陶琳 王建平 郭祥云 王晓彤 |
7月份 | 1.各组教研工作总结 2.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 各教研组长 陶琳 |
古现中心小学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