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活动

日期:2024-02-24     

字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高效课堂建设,主题教学研究,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教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展好工作,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协调、稳步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开展业务学习,了解教育发展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执教能力。

1、借课程改革的契机,认真梳理教材结构,学习新课程标准,参照新的目标体系,确立课堂实施策略,让教学实施有据可依。

2、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培训,了解教育发展方向和教育导向,及时更新观念,转变策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

3、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培植不同领域的骨干力量,通过案例征集、教师沙龙、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习,提高教学品位,思索教改方向。

4、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纲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转变教师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明确教师职责。

(二)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细化常规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

1、加大教学常规管控力度。以《省范》为依据,制定学校《课堂教学“十不准”》,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师规范性意识,指导教师规范教学。加强教学过程化管理力度,努力完善常规过程性检查、指导以及评价、反馈工作,对教师整体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加大公开课、随堂课的听评力度,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规范、记录,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校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上课、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总数不少于3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加大课程实施推进力度。开展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和研究,积极开发推进综合实践和劳动课程的研究落实,强化意识,健全制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课程和学生社团指导工作。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继续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3、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改革,以实践促实效。通过教研活动、课堂大比武活动、青年教师年终赛课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年轻教师,树立学科骨干;细化、落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加强教师备课、作业设计与批改、读书与感悟、学生综合实践等的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并做好及时反馈和沟通,以保障问题妥善适时的解决。

4、加强备课管理,强调教师的课前准备。

继续改革电子备课模式,加强同级部、同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协商。以减少数量,注重质量为目标,改革原有备课模式,由各科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电子备课每周整理传送一次,教研组长按进度记录教师备课完成情况。工作不满四年教师实行手写备课。

5、认真开展好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能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班级设立图书角,制定读书计划,做好读书借阅管理工作,营造书香校园。

6、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信息档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使学校的各项管理更规范,更细致。

7、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关注学习习惯的长期性和时效性,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8、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合理安排课程,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

9、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各种配备齐全的功能室,上好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做好各兴趣小组的创建和训练,并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和整理。

10、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各教研组要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计划中,有效指导学科教师针对各年级的学生开展好课外指导活动。

11、积极推荐数字化校园建设。借助信息化应用能力工程2.0项目的推进,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为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全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放在学校的首要工作,教师在认真施教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深化课改实验,加强教学研究,开发利用好校本资源,加强教师教研能力的指导和培训,以教研促发展。

1、加大对教研活动开展得管理力度,以政策保障实施。教学研究做到时间固定、内容确定,有准备、有生成、有效果,通过教学研究真正解决课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2、更新工作思路,提升教研品质。因地制宜,活化教研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教研活动。

3、做好专题研究,确保教研从小处着手,真正解决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每个教研组认真确定教研课题,认真组织好大、小课题的研究。

4、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着力研究不同层次学生施教策略,以多种活动的开展,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持续推进《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并做好各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5、提升骨干教师的能力,努力打造名师团队。鼓励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大胆探索,主动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电教优质课比赛、实验教学优质课比赛和“一师一优课”的评选,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借助学校的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合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

1、重视加强学科基本能力培养。重点关注语文的经典诵读,数学的口算,英语的口语、朗读、各学科书写等能力。加强学科整合,以点带面推进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实践。

2、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研究。一到五年级每周开设写字课,一二年级为硬笔书法,三四五年级为软笔书法。加强学生的写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对学生写字教学研讨,通过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升学生基本的写字技能。

3、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本学期学校分级部开设多个校本课程,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校级管理模式,完善校级管理档案,强化管理职责,搞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升综合实践教师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意识和能力。

(五)合理发掘和运用学校资源,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1、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加大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的考核力度,确保绝大多数教师均能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监督推进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2.0,安排专班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信息统计、教学设备操作等培训,使每一名任课教师熟练操作班班通电子设备、录播教室的应用与管理,组织好教师参加教师远程教育培训。

3、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全面铺开智慧校园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学生综合实践电子档案袋,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扩大教师的影响力和学校的知名度。

(六)改革评价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评价所起的导向性、激励性、公正性,保障学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为提高教师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我们将继续加大过程化管理力度,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为目标,奖惩分明,突出骨干教师的核心力量,以评价为杠杆,激励全校师生不断进步,为创建规范化学校而不断努力。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配档

时间

主要工作

负责人


2月份

1.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会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3.音体美教师专题会议

4.班主任工作会议

王晓彤

王建平

郭祥云

陶琳

3月份

1.学生托管工作的调研与实施

2.教学工作布置、各组教研计划制定

3.“校长听课”各组推进

4.青年教师跟踪指导课

5.美术作品汇报展示

王建平

各教研组长

王建平

郭祥云

谭燕燕

4月份

1.学生学科能力测试

2.电化教学优质课比赛

3.学校2023年春季运动会

4.学科大单元检测

5.家长会

王建平

郭祥云

张骏

王建平

郭祥云

5月份

1. 教师教学常规期中检查

2. “一师一优课”校级评选

3. 班会课校级评选

4.“六一”儿童节筹备工作会议

王建平

郭祥云

郭祥云

王晓彤

6月份

1.庆“六一”艺术展示活动(艺术节)

2.各学科学生能力测试

3.经典诵读校级评选

4.教师备课赛课

陶琳

王建平

郭祥云

王晓彤

7月份

1.各组教研工作总结

2.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各教研组长

陶琳



古现中心小学

2024年2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