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小学2023-2024第二学期学年度教学活动

日期:2024-02-23     

字号:

为了实现我校数学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扎实有效的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下新课堂的深化研究,全面推进德育教育融于数学学科之中,使我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研究基于德育实施的学本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推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习,深化作业改革,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2、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

三、基本工作内容解读

(一)备课

1、集体备课:以级部全体数学教师为单位对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按照四维度的模式,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疏通、研究。

2、个性化备课: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做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贯彻以素养导向、单元整体教学与教学评一致性为基本理念,要求:个性化备课模式,体现“提出问题,数学化——初步探究,旧知同化——归纳总结,模型化——反馈应用,生活化”的“四化”过程,也可采用“课前导学,自主探究——课上合作,交流提升——练习反馈,巩固应用”的流程。个性化备课在九大项目中写明“核心素养”与单元要迁移的“核心概念”;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生立场、准确可操作,知识、过程方法、核心素养整合叙写;教学活动设计突出数学本质、关注逻辑层次;环节目标、题型题组以及课堂小结一致;教学板书体现教学重难点、数学思想方法;个性化备课与教学反思要紧扣数学本质,体现学校尤其是个人计划中关注的问题。

(二)作业

1、正规作业:以培养学生数字书写质量和数学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的校内作业。在校时间坚持每天都要做,每次5分钟。对全体学生追求认真规范,对个体学生追求一定时间段在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的变化。要求:1-2年级一周一次,3-4年级一周两次。

2、练习性作业: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校内作业。在数学课堂上的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在数学自习课上巩固和拓展练习,包括各种小测试、单元检测和基础训练。它追求的是认真、正确和迅速,只有理解+大量反复的练来实现。

3、家庭作业:为落实“双减”政策,我校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精心设计,1-2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以口算打卡等实践作业为主,3-5年级在巩固性作业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我校进行了特色作业设计,包括数学小报,思维导图、数学日记等。此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三)上课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型主要包括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讲评课。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四化”模式与“课前导学+课中合作”模式。

1.新授课

低年级:以“四化”模式为主,基本流程为:提出问题,数学化——初步探究,旧知同化——归纳总结,模型化——反馈应用,生活化;中高年级:“四化”模式与“课前导学+课中合作模式”灵活运用“课前导学+课中合作模式”基本流程为:课前点讲导学——课上合作,交流提升——练习反馈,巩固应用——布置下节课导学作业(导学+作业布置)

要求:要紧扣数学知识本质与核心概念,立足学段数学内容结构特点,合理安排知识的逻辑层次,遵循由情境到问题 、由旧知到新知、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规律,体现即时练习与反馈、适时总结与提升、及时打通联系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积累问题解决经验与方法、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练习课

练习课要明确目的性、层次性、拓展性,针对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引领学生举一反三,举三反一。

要求:按照“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分层练习,逐层巩固(基础题型,代表性练;重点题型,专项练;变式题型,发散练;拓展题型,提升练)——课堂检测,自评反思——总结延伸,布置作业”的流程。

3.整理复习课

整理复习课既要复习知识点,又要建构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要求:按照“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分块整理,建构网络(问题串引,分块梳理,练习跟进,形成结构)——对照结构,总结提升——综合练习,提升素养”的流程。

三、具体操作方法及措施

(一)备课

1.单元常规集体备课

A.操作模式:

按四维度备课模式进行设计,要进行新课标解读,核心素养培养,注重题型与题组的编拟。

B.措施: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配档,分配好主备人、记录人,主备人提前着重准备,集体备课时在主备人教案上进行修改,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教研记录;在常规检查中,给每一个组(老师)的集体备课按“质量(决议教案的水平)与操作规范程度(是否对主备人教案进行了教研修改)”两项记分。

C.说明:由于我校班级数量少,无平行班级,本年度单元常规集体备课基于以往集体备课成果进行修改使用,重点修改内容:①课标内容要求摘录与分析;②教学目标确定;③大概念与核心概念;教材信息窗之间的区别、联系(生长点)、重难点;单元课时安排;单元作业设计。

2.单元整体备课

A、操作模式:

按四维度备课模式进行设计,注重题型与题组的编拟。

B.措施:以电子备课的形式进行,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配档,分配好主备人、记录人,主备人提前着重准备,集体备课时在主备人教案上进行修改,留存痕迹,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教研记录;在常规检查中,针对集体备课的质量,按“质量(决议教案的水平)与操作规范程度(是否对主备人教案进行了教研修改)”两项记分。

C.说明:我校今年拟聚焦的知识体系为数与运算领域,本学期我们将围绕这个领域,整理出一个符合规范的精品单元整体备课案例,拟重点关注项目:①单元学习主题;②课标内容要求摘录与分析;③核心素养(大概念)与核心概念网;教学目标确定(含单元四维度知识分析、教材信息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单元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单元课型与课时安排;各课时关键性问题、关键性活动与评价任务设计;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

3.个性化备课

A、操作模式:分为详案与简案两种书写形式。详案按照烟台市教科院规定的九大块来书写。(一、课题;二、课型;三、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六、教具学具准备;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名称;环节目标;活动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

简案主要是针对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型规定的,简案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1)写明教学环节(环节名称);(2)环节目标;(3)环节用多长时间;(4)每环节的活动内容(具体的题组设计等)。最后要有教学反思;(5)简案重点修改目标中的核心素养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要圈出主要知识点、圈出重点环节、重点活动设计,要对题型题组进行更改使用。

B、数量:课时数应与课程表中数学课时数相当,每单元需有复习课、讲评课(课时数在后面进行标注)、练习课(每个单元两个信息窗的复习与练习课可以合并为一个)。详案的数量每单元一个

C、要求:只要上课就要有备课;备课中四个课型必须齐全,新授、练习、复习、讲评课都要体现出来。青年教师必须采用“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备课。老教师使用旧教案的必须进行修改使用。教学目标与环节目标叙写不出现学生二字,以学生学习的口吻进行叙写。反思落实片段+思考+提升的格式来叙写,与个人研究关注点及教研主题相对应。

本学期关注点为备课、上课、作业的一致性。

D、措施:常规检查与抽查时对于个性化教案的评价从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记分;教研组长在平日工作中加强抽查与跟进。在常规检查及听评课过程中,随时关注备课、授课和作业的一致性问题,发现不一致问题,三项常规工作均记三等得分。

(二)作业

1.正规作业

A、操作:

(1)内容:可统一内容、统一格式,但每次的完成数量不统一要求。在版面设计方面,一、二年级的32开本,每页设置4次作业,三至五年级的16开本,教师要根据题型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版面,要求美观规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主。

(2)每周的数量:三、四、五年级每周二次,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三次。

(3)教师指导:以指导书写为主,正确率为辅,可以以周为单位进行指导。

(4)评价要求:不看每次的质量、要看一周的变化,变化大的为优秀。教师批改要体现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性。要刻评价章:优秀为三颗、良好为两颗、一般为一颗印章。本学期重点加强学生正规作业的书写质量。

B、措施:查合格率。即看学生的作业书写与前期相比是否发展,可以是数量的增多也可以是书写质量上的提高,发展了即为合格。用合格作业本数÷作业本数即为合格率。

2.练习性作业

A、操作

(1)练习本:每天用时先写上日期,用完后教师统一保管。加大练习量,一天中在校的练习(包括演算)可以设一个练习本,如果做的是导与练,那么验算也在练习本上。要求练习本上、教辅材料上对学生做过的题,要有对与错可以是同桌交换批,不能出现有错题但没指出来,或指出来没改过来的现象,不要留有学生不知的错误。

(2)基础训练:注意学生的书写;评价方法是等级;跟进度;注意复批。

基础训练:选择性使用与选择性批改。但做过的题必须批改。大部分学生选做题的下限是二分之一。基础训练的检查只抽查正确率,教师要求学生保证做题质量即可。

B、基训的批阅错误不用打“×”,只画“——”,学生在旁边改正确后打“√”,批阅评价只打等级,时间。

C、措施: 常规检查时,以上是检查的看点,每有做不到位的酌情扣分(跟进、学生书写、复批)。

3、巩固性作业

3至5年级家庭作业本与基础训练,基础训练的操作同上。家庭作业本与课堂练习本相机结合,教师根据自已的情况灵活处理。

A、操作:

一二年级不设;三四五年级结合基础训练与课本习题灵活设置。

B、评价措施:教师批阅,等级评价。学校检查一看是否分层利用,二看是否有不知的错误。

4、导学作业

A、操作:一二年级不设预习单,以口头作业或实践性作业进行,三四五年级导学作业与预习习惯相结合,教师根据自已的情况灵活处理,要求每单元至少进行一次导学作业。

B、评价措施: 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到班级调查学生预习习惯落实情况,常规检查时重点检查数量是否达标,导学作业是否有启发性。

5、实践扩展性作业

A、操作:实践类作业根据课本综合实践内容以及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进行设计,以项目化作业形式落实:明确作业目标,作业要求,作业自评表,并留有标志性成果,每学期不少于3次;拓展类作业可包括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讲师等,一二年级数学手抄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一学期至少完成4次;数学小讲师要求一到五年级一学期每班选拔出一名优秀小讲师,并录制讲解视频;整理类作业要求三至五年级设计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每学期不少于5次。数学小讲师,1-5年级,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内容可以选择经典习题、易错题、课本上的聪明小屋、同步练习册上的素养提升营或探究益智营,关注点:学生的仪态端庄自然;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思维逻辑条理

B、评价措施:每次常规检查重点落实根据教学进度实践性作业数量是否达标,根据学生书写质量、整体完整度进行一二三等级区分。

(三)学习课程标准,开展主题教研

A、操作:

(1)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把握学习重点,熟记有关内容。教师重点背诵“三会”以及具体每一会包含的具体能力、11个核心素养及其具体内涵,重点了解自己所教学段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要求等,使新课程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2)组织教师开展教材解读活动,以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为引领,着眼“学段体系→单元结构→课时落实”三个维度,按照“阅读教材(情境窗、红点、绿点、习题)→查阅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再阅教材→设计学习活动”的活动过程解读教材,提炼出大概念与核心概念,并能将解读内容转化为“教学设计”和“限时空讲”过程。

(3)每位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中的学段要求,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对所教学段的要求能融会贯通,用以指导自我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B、评价措施:

通过每周上传背诵视频抽查教师背诵情况,在学期中进行新课程标准背诵测试,多种题型考察教师背诵理解情况。考察教师在教案中目标设定和教学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

(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建设

A、操作模式:

(1)采取学、研的方式践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的探究。学主要分集中学和自学。集中学主要是借助优秀课例学习在教学中哪些环节以及如何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学主要是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观名师课堂等。研主要是采用三轮备课两轮打磨的方式来探究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学期着重围绕数的运算领域进行探究思考。

(2)启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壮大学科骨干力量,提升教师的新品质课堂建设能力,是优化提升新品质课堂的基础。自本学期开始,组织教师从系统梳理学科教材、明晰学科知识结构入手,将新课标学习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限时空讲、学科素养展示等纳入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测评之中。根据校情对新课标学习与教材解读进行全员培训并组织检测;数学教研组将对从教一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必检,45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抽检,成绩优秀的教师将择优纳入辛安二小学科骨干教师培养队伍。本学期学期结束前将组织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全面检查。

(3)推进教学空讲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首先观摩学习优秀空讲案例(2月25日-3月29日),并进行教研研讨,基于此,以“抽签课题”——“教师准备”——“核心素养解读”——“空讲展示8分钟”形式开展(预计4月中旬)。

参赛对象: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

课题选择:对应年级“数的运算”有关单元的整个课时

重点关注:目标达成度;知识点讲解是否全面;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的四项基本修炼,即形象修炼、数学专业知识修炼、语言修炼、学情把握与调控修炼。空讲结束后直接进行教研,反馈评价及修改方向,教师在当周内上交一份反思。

(4)落实好推门听课活动。本学期,在每周一研方面,学校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每两周组织听一节数学老师的课,并于讲课结束后,组织老师撰写教学反思、课例评析等,第二周组织课例研讨,要把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提升一个档次。学校基于校情以新品质课堂建设为重点,确定以“推门听课”为重点,推进“小组合作捆绑评价”的课堂评价策略为教研项目,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和学科领导将不定时的走进课堂,进行推门听课。

B、要求:青年教师继续采用“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课。 重点关注导学作业设计的实效性。突破点在于“小组”的指导与运用,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中,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本理念的体现。落实海阳市小学数学教师“四项修炼”,即语言修炼、形象修炼、知识把握修炼与学情调控修炼。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解读活动。开展教师数学素养提升活动。背写小学段教材中数学知识、做讲数学题(分学段),在此基础上主动了解小学数学经典名题与小学段数学概念有关的数学史,进一步提升个人数学素养。

C、措施:结合备课检查,查看导学作业设计的实效性。通过听评课活动关注“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授课模式的落实。本学期将组织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评课活动促动青年教师对“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授课模式的落实、德育实施以及学本理念的体现。并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培养教师对“小组”的指导与运用。本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空讲(不少于8分钟),落实推门听课常态化,并开展学情分析能力提升活动。聚焦学情分析、环节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作业设计与批改等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开展学情分析专项教研活动。

(五)学生基本能力训练

(1)基本能力指什么?

计算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有口算的基础;数学表达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有图示能力做基础;数学应用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有扎实的实用单位能力。“口算的基础”、“图示能力”、“实用单位能力”等就可以认为是小学数学学要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

图示能力指的是会用简单的图示帮助表达生活的较复杂问题的意思,当然这里的图示包括理解和告知双重意思。我们的数学学习有三分之一的内容要与图打交道,就说明了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实用单位能力指的是对单位的理解与掌握,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等的学习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应用的能力,那我们所教育的学生一定没有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操作

1、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立足核心素养,理解数的运算本质,依托“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2、在口算训练方面,要求教师在平日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进行口算训练。要求教师在平日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抓住课前5分钟进行计算练习,要重点加强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每周进行一次计算抽测,每月进行一次错题整合练习,每学期进行一次“数学计算小明星”选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图示能力”和“实用单位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结合实际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进行学困生转化。推行小老师活动,为每一位后进生配置帮扶小组,解决疑难问题。

(3)评价措施:看过程性材料与学生实际测查相结合。被教研室抽测基本能力的教研组,本学期基本能力测试成绩以县上抽测结果为准。

(六)主题教研活动

A、操作模式:

(1)本学期,我校拟聚焦数的运算知识体系,主题为:聚焦数的运算知识体系,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开展知识梳理:数的运算,梳理活动基于数学教研室下发材料进行补充修改。

(2)本学期拟解决的问题为①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②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素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两个问题。

(3)观名师课堂。观看名师实录进行学习,关注名师在课堂中如何紧扣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学习以翻录形式进行;

(4)组织大单元整体备课研讨,通过教研组初备-集体研讨-达成共识三步来进行大单元整体备课研讨,在校内大比武前形成案例初稿,后期在课堂大比武的实践、研讨的基础上对大单元整体案例再次进行修改,形成精品案例;

(5)杨永丽老师数的运算领域下的展示课,各数学教师聚焦数的运算领域下的课堂空讲暨校内大比武活动;

B、要求:

每周按时开展每周一研,根据每人教研任务完成情况和教研会上发言表现进行计分打评,分为一二三等。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配当

92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学习课程标准。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教材梳理,理清每单元、每节的的知识结构。

3.对教师进行新教材培训。

3月

1.组织教师观看教研室下发的相关文本、视频资料;

2.观看优秀课例录像,进行相关主题的业务学习。

3. 单元整体备课设计研讨

4.主题教研:

14月

1.组织阶段性质量检测;

2.二年级单元整体备课经验总结研讨;

3.三年级单元整体备课研讨。

4.学科教学教研阶段性工作总结。

15月

2.主题研讨活动:

①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②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素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3.教师课标检测、空讲检测

16月

1.学生基本能力检测

2.梳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汇总遇到的教学困惑

3.教研活动总结

辛安镇第二小学

2024、0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