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精心筹备召开开学前学校、级部和班级三个层面的在线家长会,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就每天体温测量、口罩配戴、往返学校途中注意事项等工作提出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二、加强日常教学安排
2.确定合理的错峰时间间隔。
早晨入校:三四五年级7:50-7:55,二年级7:55-8:00,
一年级1-4班8:00-8:05,5-8班8:05-8:10
中午入校:三四五年级2:00-2:05,二年级2:05-2:10,
一年级2:10-2:15
放学离校:三四五年级11:40 16:50,二年级11:30 16:40,
一年级2:10-2:15
1-2年级4:50-5:00,3年级5:00-5:10,4年级5:10-5:20,5年级11:20 16:30
校门口协调交警等部门做好交通管制、上下学导护等工作,并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3.校门口设置警戒线和出入学校导引线,学生按固定的路线进出学校。
4.引导师生有序排队到红外测温仪处进行体温检测,排队前后间隔不少于 1 米。体温正常的师生快速进入学校,不得在学校门口逗留;体温高于 37.3℃的师生,第一时间送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并按程序逐级报送具体信息。
5.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制度,未经允许,学生入校后一律不准私自外出,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6.师生在校内一律配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身体接触。
7.科学规划校内通行路线,通往教学楼、餐厅、厕所、运动场馆等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道路要设置行走路线,避免对向密集行走。
8.在教学楼内标记进出路线,做到上下楼梯左右分开通行。
9.教学楼西侧楼梯设置为发热人员专用通道、东楼梯为应急通道,中楼梯为常规通道。
10.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上下午大课间和午休时间要集中通风,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要保持教室卫生,学校组织专人每天定时对教室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11.根据开学教学组的划分数量,按照楼层设定错时上下学时间。学生下课后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分组入厕、取水,每组6-8人,前后间隔1米排队入厕。每层安排导护老师在洗手间门口控制人流。提倡学生回家就餐,在校学生采取错时就餐,就餐时学生单桌同向,要求不讲话,不相互夹菜。大课间实行室内操与室外操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
12.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学首日先安排好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并就校园内的学习、生活、活动等细节要求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和培训。针对疫情防控、延迟开学可能对学生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开展集体辅导。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做好居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的衔接,特别是毕业年级学生要树立分秒必争的意识,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3.开展应急演练。开学第一课后,组织学生就校园出入、体温测试、上课(包括体育、艺术等课程)、课间活动、如厕、食堂就餐、发热症状处置等环节进行模拟演练,确保所有学生熟悉疫情防控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落实到位。
14.加强课间管理。安排导护老师负责各教学区域的课间管理工作,督促学生如厕、取水安静有序,保持间隔1米以上,禁止大声喧哗、打闹、追跑等。
15.指导体育组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划定操场专班专区,按教学组安排错时参加两操活动。合理设计体育课程内容,不进行身体接触的体育活动。
16.充分利用好图书馆、阅览室、机房等功能性学习场所, 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教学楼内学生的密集程度。
17.督促学生保持作业和试卷的清洁,由任课教师统一收交作业和试卷。批改作业前后老师要勤洗手,保证作业和试卷的清洁。
18.室外升旗的集体性活动,必须保持 1米以上的距离。
三、加强教学研究和学业质量检测
19.组织各学科组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总结延迟开学期间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把在线学习期间的优秀资源和平台移植到线下教学中,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20.加强集体备课工作。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各年级各学科在线教学的进度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针对性调整优化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课时安排。
21.加强在线学习效果诊断。开学前制定学业检测计划,开学后第一周进行在线学习质量检测,并根据检测情况进行详实分析,科学制定复学后的教学起点、教学难度、教学容量等,尤其要确定出假期学习质量欠佳的学生名单,以备后续教学工作中及时帮这部分孩子查漏补缺,确保每一个孩子学习不退步。
开发区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