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11-2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总目标,紧扣学校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抓课改、促创新抓评价、促改革,抓管理、促质量,抓建设、促发展”四条工作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总体工作目标

1.加大三级课程管理,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大对课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对课程实施内容、教师课堂行为、学生习惯养成情况等进行监察反馈,促进课程落实。挖掘艺体、心理健康、劳动实践特色课程,持续打造校内实践园。

2.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不断夯实学生习惯养成

认真落实教学基本规范,对照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及习惯养成月训练方案,注重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同时发挥教务处、级部、教研组三位一体的常态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反馈结果,查摆问题,督促整改。

3.立足深度课堂变革,助推教师专业素养

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大单元教学及深度课堂建设,完善行知课堂模型及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进阶;实施教师梯队培养,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主题研讨课等活动,实现团队的优势成长。

4.坚持以评促改,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评价手段多样化,多种形式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过程性评价和奖励性评价策略,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突出对学生日常表现、优秀表现和成果表现的综合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打造特色课程,发展个性

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内实践园及三项制度(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开展特色活动,如丰收节、劳动技能大赛、劳动周、志愿服务等,打造特色课程,实现家、校、社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炼成果,积极申报课题及参与劳动实践成果展评。

发展艺体特色项目。借助兴趣小组及课后延时服务,提升学生技能,形成富有学校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课程。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方案,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状况报告制度,做好“一生一案”辅导工作,开展好心理健康月活动。

(二)强化刚性管理制度,养成习惯

1.抓备课。落实备课常规检查,规范备课形式及内容,重点抓好教师在教材上的手写备课,要求有教学目标、主要过程及当堂检测、作业等内容。

教研组每周固定进行集体备课,并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进行考核,实现:备课组先集备(一人执笔整理初稿)、后经课堂实践反思修改形成二稿、再报教研组听课研讨修正成成稿。

2.抓作业。重视作业公开、审核制度,定期通过审查作业记录,作业常规检查、调研学生对教师布置及批改等形式对作业进行监控。

3.抓测查。教师层面加大当堂检测对学习目标的监控反馈力度,以级部、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周测、教务处做好月检活动,加大成绩的汇总与分析反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抓习惯养成。以习惯养成月为契机,将学生习惯养成作为每学期首月的主要工作,重点从学生的学科习惯养成等方面强化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要求全体教师互动,积极参与,培养班级良好班风、学风,并通过随机观测、走访、每月评比反馈等途径及时督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5.抓课后延时服务。语数英教师开展学科辅导,为质量提升打牢基础。

(三)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素养

1.开展各学科学生学科技能测评,夯实学科基础

学期初各教研组上报学科技能训练点及评估标准,基于学科能力点,采取学校统筹、学科组自主策划实施的方式,有效利用晨读、午写及课前五分钟时间,落实每日训练,教务处通过组织各项比赛促进技能落实。

2.有序推进课堂,找准成果生发点

大力气研究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有计划地探索学期课程纲要编制和单元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修正课堂模型。各教研组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基于我校学情的实效课堂研究,结合课题探索教学成果的生发点。

(四)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素养

落实学科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与青蓝工程,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入手,结对帮扶,促进各学段青年教师专业均衡发展;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以赛促练,提升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设计、空讲等基本功。

继续组建以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听课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调研,上课结束后及时进行点评,不达标教师要重新约课。

各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35岁以下教师教研课的评价与指导,教务处做好入职两年内教师公开汇报课的评价与反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