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与幸福感

日期:2024-11-19     

字号: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也称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型:症状出现快且明显。
初期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2型:症状相对不易察觉,进展缓慢,可能持续数年后才被发现。
诊断标准: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一是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糖尿病防治的正确知识、调整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
二是合理饮食。做到少量多餐,总量控制。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少盐少油、戒烟限酒。优先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三是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一周5天,每天30分钟,运动形式可以为快走、太极拳、骑车、慢跑、健身操、游泳、各种球类等,每周最好再进行2~3次锻炼肌肉的抗阻力运动。有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可征询主治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四是规律用药。糖尿病的药物有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意按医嘱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加药停药。
五是自我监测。糖尿病人必须监测血糖,常规可3个月测量一次,在血糖不稳定或药物调整期,次数适当增多,可达每天数次。此外,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