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年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在满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抓好教学工作,深化体育课堂改革
我校体育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完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强调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教学目标,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总体素质。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在满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上学年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规划下,我们决定在体育教研组实施以下的改革:
1.抓好课堂常规,建立完善的体育课堂
严抓体育课常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授课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的常规;例如:学生的到场人数,请假原因,实习生的安排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妥善安排。
(2)服装的准备;体育课是一种身体参与的练习课程,合理的着装要求是学生安全学习的保障。因此,要严格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服装仪表要求。
(3)教学常规:严把上课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4)课后常规:教师课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订正。
2.预防意外,建立安全快乐的体育课堂
首先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灌输安全思想,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的关系。第三,规范了体育课的教学,严格按大纲的要求,操作规范、目的明确,保证课堂教学有秩序开展。同时结合学校的各方力量,尽可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质量
上一学年我校体育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练好专项,提高课堂操作能力
体育课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基本的语言描述能力,更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技能示范能力。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用科学准确、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是每个体育教师该有的基本技能。
2.规范备课,促进课堂设计能力
为了使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我校体育组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度恰当,并统一了教案撰写的要求。使教师在统一备课形式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过程、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掌握教学技能,提高课堂预设能力。
3.博采众长,发展教学研究能力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都是促进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的保障。
三、开好“第二课堂”(训练),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创设校园体育氛围
上一学年,我校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才能得到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充分发挥,满足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形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本学期我们会继续作好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阳光比赛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
在学校体质达标测试工作中,我校建立“一生一案”制度,在“一生一案”制度上对学生体质进行“精准扶贫”,确保让每个孩子体质达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校运动会、体质达标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创设了一个活跃的校园氛围,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达到“健康第一”的总体目标。
四、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场地设施
我校体育场地有我校有7人制足球场 一 块,200米6道次跑到1块,篮球场1个,足球:200个,篮球50个,标志盘:100个;标志桶:60个;标志杆:60个;球袋10个;训练背心50件,能满足上课班级授课。
我校学生均配有学平险和意外险,为体育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保障。